賴清德的高嘉瑜危機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本次大選,北市內湖、南港選情突然成爲全國焦點。此區本被視爲藍營票倉,但上次立委選舉高嘉瑜擊敗李彥秀,讓民進黨有了突破;但如今,去年參選市議員落敗的吳欣岱在民進黨部分派系支持下表態參選,這不只讓高嘉瑜面臨嚴峻挑戰,背後更隱含「蔡規,賴隨不隨」的路線選擇問題。
藍營在內湖組織綿密,在藍綠一對一下,民進黨要勝出確屬困難。但瘦田耕開有人爭,高嘉瑜當選立委後,她留下的議員選票就開始由多人分搶,其中就包括經常炮打柯文哲的吳欣岱。吳欣岱長年在北市外行醫,去年參選北市議員期間,也經常回醫院執業,未全力投入選戰,但最終爲何能「高票落敗」,關鍵就是獲得不滿柯文哲的綠營選民支持。如今,吳欣岱正是以此定位與選票基礎,公開挑戰引發衆多綠營選民不滿的高嘉瑜。
吳欣岱宣佈挑戰高嘉瑜,部分綠營人士包括徐國勇在內都給予祝福,這一幕讓高嘉瑜與黨中央陷入苦惱。對此,偏英系的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建議,希望高嘉瑜能和吳欣岱進行民調PK,「整合出一組候選人就好」。表面看來這是很合理的方案,但其實卻觸動了民進黨近年來的敏感神經。
自立委選制改爲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場相近的政黨要如何在單一選區合作、競爭就成爲很大的課題。民進黨在蔡英文任內,就不乏透過禮讓與民調整合的模式,讓黨內有意角逐的候選人知難而退。
在北市最經典一役,就是2016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在臺北市聯合其它陣營組成「首都改革連線」,將黃珊珊、範雲、林昶佐、李慶元等「非民進黨候選人」整合在一起,這種政黨合作方式不但讓備戰已久的顏聖冠、李建昌等人徒呼負負,其實綠營內部也有不少雜音。但無論如何,這種禮讓模式不僅有效擴大蔡英文的選票基礎,更強化了民進黨中央的權威,削弱黨內派系對蔡英文的索求與挑戰。
蔡英文的權力經營模式,黨內忍受多年,反彈從未停歇。如今賴清德能當選黨主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黨內不少人希望他能走出蔡英文路線,這當然包括禮讓模式。因此,吳欣岱參選到底的舉動,確實讓民進黨必須思考如果不走蔡英文的路線,政黨合作要如何進行?若不合作,其損失民進黨是否能夠承受?
「蔡規,賴隨不隨?」此刻的賴清德,應當還沒有答案,但隨着大選壓力到來,遲早得有答案。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