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服貿一但簽訂 十大服務業會受影響

副總統賴清德4日出席「2023臺灣服務業大評鑑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如果再重啓服貿將衝擊許多傳統產業。(鄧博仁攝)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出席工商時報舉辦的「2023臺灣服務業大評鑑頒獎典禮」;賴清德致詞時提到,服務業面對數位及淨零轉型,需要政府協助,再這情況下要提出對策,就是「開的藥方要開對」,最近在這種情況下,重提服貿是不是正確措施?服貿一旦簽訂,大概十大服務業都會受影響。

賴清德致詞時指出,沒想到他已經連續來(頒獎)四年了,擔任副總統之後,每一年都來參加這個頒獎典禮;他打趣說,「合照全勤獎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升級獎勵?」

他說,第一次來時,蠻喜歡來這個獎的頒獎典禮,主要是看得到工商時報的用心,這個評鑑是臺灣最廣,也是國家級的評鑑,且這個大評鑑背後也可以看出工商時報對臺灣服務業的重視,也藉由這樣大評鑑,等於是在協助臺灣的服務業,如何進步、如何升級,第三是,也給予臺灣服務業一個典範來學習、追尋,對這個評鑑,他非常感謝。

賴清德說,政治工作跟服務業其實蠻相像,服務業是服務客戶、造福社會、以客爲尊,政治人物是服務民衆,民衆是國家的主人、壯大國家,政治人物、政治工作者就是這樣,服務民衆壯大國家,背後精神意義是還蠻接近。

他說,對於服務業目前的艱辛,政府都應該勇敢面對,剛剛有提到,2022年服務業的產值是13.6兆,佔GDP61%;也提供685萬個工作機會,佔臺灣就業人口的六成,這個對穩定國家社會是非重要的力量,政府當然責無旁貸,要協助中小企業度過困難。

他說,中小企業有什麼困難?三年疫情對服務業造成非常大沖擊,這就是中央政府要通過COVID-19振興方案,希望忘政府在企業面臨疫情挑戰時,能跟業界站在一起,也希望疫後後經濟復甦特別預算,能夠進一步發揮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跟服務業,能夠走過疫情的冬天。

他說,他看到更大挑戰是數位轉型,還有未來沒有辦法迴避的淨零轉型,這兩個轉型對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及服務業來說,都是很大挑戰;今天得獎企業很多都已經數位轉型,都有創新概念在裡面,纔有辦法有這麼好成績,但是整體臺灣的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及服務業,尤其是服務業,都要政府協助。

他說,再這情況下政府要提出對策,就是「開的藥方要開對」,不可以拿錯藥方或開錯藥方,那會更慘,他必須強調,最近在這種情況下,重提服貿是不是正確措施?大家想看看,若服貿一旦簽訂,大概十大服務業都會受影響,他記憶所及,大概商業服務、通訊服務、營造業服務,還有餐飲服務、美容美髮服務、洗衣服務,殯葬服務等,大概十幾種服務都會受到影響。

他說,大家去想像一個情境,在服務業面臨數位及淨零轉型時,不針對這兩個主要問題去克服,然後另外提出一個十年前無法通過的服貿協定,重新再把臺灣的產業跟經濟發展,鎖進去一箇中國原則的市場,到底對不對?「我想大家都是業界,應該很清楚這是對還錯?我認爲這應該是錯的」。

他說,至於應該走什麼方向?他推出幾個方式,未來希望未來能推動國家希望工程,要改變經濟成長模式,過去臺灣是以生產要素爲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利用人力、水電、土地、工時的成本等等,在國際市場爭取訂單,的確近三十年來,確實有創新成長,最具有代表性是半導體產業、科技產業或是生物科技產業等,還有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還是創新不足,所以政府一定要幫助,不是走回過去老路。

他認爲,要用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模式,就是要用政府力量,協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數位轉型成功,才能在淨零轉型的路上,可以克服各種難關,這是一體兩面,今天很高興跟大家分享一些產業經濟發展一些意見,敬請大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