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荷蘭友人的感謝 肯定童醫院的醫療照護

Joanna與洪笙傑物理治療師合影。(童醫院提供)

Joanna與洪笙傑物理治療師和童醫院醫療團隊合影。(童醫院提供)

Joanna的感謝卡片,強調她會永遠記得臺灣人的善良和樂於助人。(童醫院提供)

來自荷蘭的Joanna,先生是風電廠工程師,今年隨着先生到臺灣,二月份在走路時跌倒造成右邊肩膀與手臂異常疼痛,送到童綜合醫院就醫。經骨科醫師陳聖祺檢查後,確認Joanna的右肩膀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安排進行復位內固定手術,全程都由具有外語能力的醫、護及專員指引協助下,住院5天即返家休養。

童醫院指出,Joanna術後三週開始進行復健治療,因她不會中文需要使用英文溝通,安排由復健技術科團隊,主要由洪笙傑物理治療師協助,接受定期一週2-3次的復健療程;包含熱敷、電療、雷射、徒手治療與運動,長期復健治療九個月,肩膀手臂的活動度幾乎恢復如昔日般可自由活動。

Joanna因丈夫在臺灣的工作結束要回荷蘭,11/30特別贈送蛋糕給所有照顧並且鼓勵她的醫護與治療師等人,還送上她特地找人幫忙翻譯寫出的卡片,表達出這段日子以來的感謝與感動。

童醫院表示,Joanna在卡片上說,今年二月在街上跌倒並造成手臂骨折,到童綜合醫院完成手術並得到妥善的照顧及協助,感受到大家的溫暖,雖然復健治療過程痛苦,但讓手臂運作能迅速恢復,謝謝大家的幫忙,也特別感謝Edison(洪笙傑治療師) ,我要回荷蘭了,我會永遠記得臺灣人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童綜合醫院復健治療部洪笙傑物理治療師表示,因爲Joanna的右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雖然手術非常順利成功,但爲了避免關節攣縮與僵硬,並且改善肢體腫脹狀況,所以協助設計按步就班的物理復健治療療程。

洪笙傑強調,很多民衆知道骨折手術後應該靜養休息,怕亂動會導致患部的復原,但卻忽略術後復健的重要性,往往等到患部癒合復原後,反而出現肌肉無力的情況;呼籲民衆若接受骨折手術後,應依循配合醫師治療,並早期進行復建,讓患部早日恢復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