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 無關憲政體制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面對藍白合的壓力,柯文哲老生常談聯合政府。由於我們並非採行內閣制,也就是組閣不需仰賴掌控國會過半席次,那麼,除了對於「民選皇帝」現況不滿,因而對於內閣制有所憧憬,難道另有弦外之音?
內閣制的精髓是行政與立法合一,由國會推派總理,萬一最大黨沒有過半席次就必須組聯合政府,君主或總統只是虛位國家元首。總統制強調行政與立法分立、各自對選民負責、相互制衡。雙首長制是民選總統加上國會推派總理,有些國家運作像總統制(俄羅斯),也有像內閣制(愛爾蘭),更有相互拉鋸的(烏克蘭)。
《中華民國憲法》文本是雙首長制,然而自從1997年修憲,總統任命閣揆不需國會同意後,就是如假包換的總統制,閣揆儼然是總統的執行長、民怨的出氣包。大體而言,執政黨選得那麼辛苦,當然是偏好現行體制,而在野黨不約而同倡議內閣制,自然在講天空的彩虹;至於民選總統去國會備詢,那是天馬行空。
在民進黨內,自信有合縱連橫的施明德主張內閣制,許信良認爲民進黨執政的捷徑是雙首長下組閣,而陳水扁以爲只要總統直選不是絕對多數,可以放手一搏。至於海外的臺獨聯盟,留日的許世楷力主內閣制、留美的張燦鍙推總統制,而黃昭堂同時有兩種版本,認爲讓百姓去選就好,有點像到百貨公司買衣服。
陳水扁總統任內一度想廢閣揆,黃昭堂說怎麼那麼笨,出事誰來扛?他連任後推動內閣制新憲,外人以爲他接着想繼續當總理。學者的鼻子向來比較靈敏,正式對外公佈草案竟然找不到人替總統制辯論,參與族羣關係入憲的我只好充數。後來阿扁請喝咖啡,我斗膽求證,他回是陳明通求見,順口說樂觀其成。
柯文哲早先表示,當下憲政體制下閣揆更迭頻繁,誰當總統都當不好;李登輝曾調侃阿扁「很會用人」,8年用了6位閣揆,然而馬英九不遑多讓。柯又說,目前雙首長制怪怪的、總統有權無責,甚至直言執政者權責不明、憲政體制一定有問題。既然看到病徵,接下來是合理的病理分析,纔能有效開藥。
要是無法修憲廢掉閣揆,或改弦更張爲內閣制,柯文哲耿耿於懷三黨不過半,藥方是組聯合政府、閣揆由國會最大黨推薦。不過,美國戰後以來,有半數的時間是朝小野大、政府運作看人,不少選民還刻意分裂投票促成制衡;其實,說服反對黨更是領導力的展現,而不是憑藉全面執政貫徹意志力,這無關憲政體制。
除非出於權宜,要是目標是團結臺灣、政局穩定,有所謂「大聯合政府」用來培養朝野互信、化解社會分歧,特別是在過渡時期,稱爲「協和式民主」,不管何種憲政體制。值得一提,在內閣制之下並沒有制衡的概念,反對黨在國會狗吠火車,仰賴沸騰的民怨換人或換黨,可能付出的代價是政權更替頻仍。
不管是恢復閣揆同意權,或總統前往國會做國情報告,都無關痛癢;只要黨籍立委心中只有黨紀、沒有民意,就不可能有國會制衡。至於要和或合,那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