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社會來臨 充實老年人精神生活至關重要

朱巍是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爲網路法、個人資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典當法等。(取自網路)

朱巍是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爲網路法、個人資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典當法等。

朱巍近日在大陸《環球時報》上撰文指出,中國正逐步從輕度老齡化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到2035年左右,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30%。現在對老年人的關心愛護不應僅侷限於物質、醫療保障,還要更多聚焦於精神陪伴,其中就包括爲老年人提供精神娛樂產品。

第十八次大陸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在接觸過數位化閱讀方式的羣體,50週歲以上的人羣佔比已達23.2%,較2019年20.4%增長2.8個百分點。

朱巍認爲,以前會強調要幫助老年人跨越「數位鴻溝」,是幫助不會使用網路的老年人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網路技術。在時代變遷潮流中,大部分老年人都已經學會使用智慧手機等設備,如今網路更應爲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適合老年人羣體的內容和產品。

老年人沉迷閱讀網路文章等現象出現,恰恰反映出網路適老化內容和產品的不足。現今網路內容是豐富多彩,但是其中大多數內容仍偏向年輕化。相比之下,網路能爲老年人精神生活提供的內容並不多。

朱巍強調,讓老年人在網路中找到適合他們的內容和產品,才真正代表着老年人「觸網」的開始,能夠真正滿足他們精神生活,才能消除網路與老年人間「數位鴻溝」。

在追問老人爲什麼跨越年齡界限沉迷網路文章同時,也要反思老人爲何找不到屬於自身的「賽博精神空間」。專門服務老年人的產業其實大部分僅停留在物質保障層面,如託老所、養老院等養老機構。但老年人和其他年齡段的人一樣,都對精神生活有着強烈的追求,也向往在網路中找到精神食糧。

朱巍也不忘提醒,仍要看到老年人需要的是陪伴。現階段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和照顧相對較爲缺乏,特別是在科技和時代發展過程中,由於接納新事物能力較弱,老年人是相對容易被淘汰的人羣。社會應給予一定包容度,通過探親假等方式讓年輕人擁有更多陪伴老人的時間,網路也需進一步向「老齡友好」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