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事故死亡第2名竟是「跌倒」 醫授保命防跌撇步

醫師教導民衆幾個預防跌倒的運動小撇步。(桃園療養院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近期有許多知名人士因跌倒喪命, 包括歌仔戲國寶陳美雲、美國總統拜登等,而衛生福利也統計2021年死因排行榜,發現「跌倒」竟然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的第2名,僅次於第1名的交通事故。醫師呼籲,切勿輕忽跌倒伴隨而來的嚴重傷害,更教導民衆幾個預防跌倒的運動小撇步。

桃園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王三平指出,長輩會因爲年齡的增長,導致肌肉量逐漸減少,40歲以後的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日前臺灣調查生理衰弱或衰弱前期盛行率分別是6.8%至40.5%,衰弱是人不穩定的狀態,身體功能會快速惡化。

王三平說明,生理衰弱常伴隨肌少症、活動量減少、食慾不足、骨質疏鬆、睡眠品質不佳、容易疲累跌倒等生理問題,他建議可於以下家中生活型態進行自我檢測,可以從走路速度緩慢(直線行走每秒小於0.8公尺)、上肢握力下降(慣用手的最大握力男性<26公斤、女性<18公斤)、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爬樓梯出現困難)、非刻意體重減輕(過去一年內體重減輕5%)、自述容易疲累(最近做任何事情感到費力)等提早發現徵兆,若過去1年連續發生2次以上反覆跌倒者,更需要留意身體變化。

桃療職能治療師陳怡卉說,日前針對桃療平均年齡51歲的慢性住院病患們進行生理衰弱評量,發現竟有17%的個案有下肢肌力衰弱傾向,這代表要儘早篩選衰弱個案的重要性。對抗衰弱最有效的運動是阻力型運動,建議民衆每週可安排2至3次,每次8至10組的動作重複約10回。

此外還可以搭配有氧運動,像是健走、爬山、游泳等,而柔軟度訓練則有太極拳、毛巾伸展操等,另也提醒高齡者的3餐需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優質蛋白質,或是適當補充營養品來加強,多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及保持開朗的心情也是對抗衰弱不可少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