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喘、腫」不是老化 心臟衰竭危機恐已逼近

「累、喘、腫」不是老化 心臟衰竭危機已逼近。(示意圖/Shutterstock)

心臟功能不好,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風險暴增,研究發現,超過1成死於新冠病毒的患者,死因與心臟疾病、心臟衰竭有關,專家提醒,常有「累、喘、腫」等症狀的民衆務必提高警覺。

許多人以爲癌症恐怖,其實心臟相關疾病對於人類的危害,也不遑多讓,2020年國人10大死因中,死於心臟相關疾病人數就位居第2位,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又以心臟衰竭的致死率最高。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說:「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也就是心臟無力。

侯嘉殷表示,初期心臟衰竭,症狀爲容易喘、疲累、水腫,多數患者爲老年人,很容易被誤認爲老化所致,因此,高達9成患者無法早期被確診,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直到暈倒後,緊急就醫,才被確診爲心臟衰竭。

侯嘉殷進一步解釋,大部分民衆對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認知不足,以爲「累、喘、腫」只是正常老化,即使確診心臟衰竭,許多患者仍缺乏病識感,並未規律回診爲及用藥。

研究顯示,心臟疾病患者爲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羣,侯嘉殷指出,心臟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者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導致併發症,甚至重症致死。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最新統計,10.5%確診者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而在染疫後死亡,在所有合併症中,排第2名。侯嘉殷解釋,病毒直接侵入心臟,導致心肌發炎,約有兩成五重症患者出現心臟損傷,6.8%患者心臟衰竭。

侯嘉殷提醒,有心臟相關病史的民衆,在疫情期間,應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並應該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並多留意身體的變化,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