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說只有出賣祖國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事實證明莫言不是
莫言到底是不是文學大師,有沒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有一種聲音認爲,諾貝爾文學獎是西方設立的,所以要符合西方的價值觀,莫言的作品是因爲抹黑祖國纔得到的諾貝爾文學獎的。
爲什麼會有這種觀點,我估計大部分人都是看了李敖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言論。
李敖說,蘇聯五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除了《靜靜的頓河》作者是拍政府馬屁,剩下的都是出賣自己的祖國,因爲只有洋人才會高興,你才能得獎。
所以根據李敖的觀點,推而廣之,莫言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靠出賣祖國纔得到的。
有人專門總結一下,發現蘇聯從成立到解體,總共七十年,一共有五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們分別是:蒲寧、帕斯捷爾納克、肖洛霍夫、索爾仁尼琴、布羅茨基。其中4位作家都是是在東西方冷戰時期獲獎的。
然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再也沒有一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帕斯捷爾納克
按道理說,蘇聯時期,出版文化審查非常嚴格,都能一口氣產生五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但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於出版文化審覈非常寬鬆,俄羅斯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寡頭橫行,肯定少不了揭露社會黑暗的文學作品,但是爲啥反而沒有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呢?
這隻能說明,冷戰已經結束,西方已經不需要這種文學作品了。
事實上,以上觀點都是一面之詞,根本經不起推敲。
就拿《靜靜的頓河》來說,肖洛霍夫創造這部鉅著,並不是什麼拍政府馬屁,而主要是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
又比如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小說通過對日瓦戈醫生的個人際遇的描寫,從一個客觀視角,真實展現了俄國兩次革命和兩次戰爭期間的宏大歷史,以及戰爭的殘酷、毀滅的無情、個人的消極。
它不同於蘇聯那些御用文人一貫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格調,因此好評如潮,獲得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
另外,蘇聯解體後,確實沒有產生過什麼大的文學成就,但是要看到,這個時期的科學領域,俄羅斯也照樣沒有出現過什麼顯著的成就,物理、化學、生物、航天,幾乎各個領域的全面落後,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如果再把目光投向西方,我們會發現,很多反對西方意識形態甚至和政府唱反調的人照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比如挪威作家比昂鬆,一度被瑞典官方視爲眼中釘;
奧地利作家漢德克,曾經抗議北約,爲塞爾維亞發聲;
奧地利作家耶利內克,曾經直言“小布什和美國給世界帶來了太多不安寧”;
英國作家哈羅德品特,反對北約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反對英國出兵伊拉克;
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自我放逐以表達對葡萄牙政府的不滿,他是一個終生信仰共產主義的老年黨員,他還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暴行…
這些個專家,都是地地道道的西方人,作品或者言論都曾經尖銳抨擊社會,某種程度上並不認同西方價值觀…但是,他們依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所以,認爲莫言靠抹黑祖國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