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總理罕見譴責伊朗"公然干涉",召見伊朗臨時代辦
(原標題:黎巴嫩總理罕見譴責伊朗"公然干涉",召見伊朗臨時代辦)
原創 楊蓉 觀察者網
► 文 觀察者網 楊蓉
綜合黎巴嫩國家通訊社(NNA)和路透社18日報道,因伊朗議會議長稱,伊朗願與法國就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涉黎1701號決議進行談判,黎巴嫩看守總理米卡提當天罕見譴責伊朗“公然干涉”黎內政,並要求召見伊朗駐黎臨時代辦。伊朗媒體則援引黎巴嫩媒體消息稱,引起爭議的相關言論報道失實。
據報道,米卡提18日表示,對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傳遞的伊朗立場“感到驚訝”,“這是對黎巴嫩事務的公然干涉,企圖對黎巴嫩實施不可接受的監護”。
米卡提強調,有關執行安理會涉黎1701號決議的談判應由黎巴嫩負責,“各方都應支持這一做法”。他還說,黎方已在卡利巴夫和伊朗外長阿格拉齊最近隨團來訪期間明確表示,伊朗需要明白黎國內外“微妙局勢”,尤其正面臨以色列“前所未有的侵略”。
NNA說,米卡提要求黎巴嫩外長哈比卜就卡利巴夫的言論召見伊朗駐黎臨時代辦,轉達黎在此問題上的立場,並尋求伊朗方面的澄清。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2日,黎巴嫩貝魯特,黎巴嫩總理米卡提(右一)會見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左一) 視覺中國
路透社評價稱,黎巴嫩高級官員對伊朗的批評並不尋常,特別是當下黎巴嫩真主黨正在黎南部邊境與以色列軍隊交戰。一些西方國家認爲,黎真主黨是伊朗在中東的重要代理人,與伊朗聯繫密切,得到伊朗的經濟和軍事支持。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8日早些時候,卡利巴夫接受法國《費加羅報》訪談表示,希望黎巴嫩南部儘快實現停火。報道稱,爲實現這一目標,卡利巴夫暗示伊朗願意就執行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與法國進行具體談判,法國將充當黎真主黨和以色列之間的調解人。
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於2006年8月通過,旨在結束以色列與黎真主黨之間的敵對狀態,要求真主黨立即停止一切攻擊,以色列則停止所有進攻性軍事行動。
決議呼籲衝突雙方支持一項永久停火和長期解決方案,其中包括解散黎巴嫩所有武裝團體的武裝,確保黎境內只有國家的合法武裝力量;未經黎政府同意,不得有外國軍隊進入黎巴嫩;除黎政府授權外,禁止向黎出售或提供任何武器和相關物資;以色列需向聯合國提供其掌握的黎境內所有剩餘地雷圖等。
根據該方案,衝突雙方還需完全尊重黎以現實邊界“藍線”,並在“藍線”和利塔尼河之間建立無武裝人員、軍事資產或武器的緩衝區,黎巴嫩軍隊和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除外。
相關報道引發爭議後,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18日援引黎巴嫩廣場電視臺(Al Mayadeen)報道說,一名與卡利巴夫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有關卡里巴夫涉黎境內停火言論的報道“完全不屬實”。
據該消息人士說,卡利巴夫對於黎巴嫩事態發展的立場非常清晰明確,他在其立場中強調,無論黎巴嫩政府和抵抗力量支持何種停火協議,伊朗都將予以支持,伊朗與歐洲的合作旨在幫助達成黎巴嫩政府和抵抗運動都支持的停火協議。
應黎巴嫩國民議會議長貝里邀請,卡利巴夫12日訪問黎巴嫩。伊朗媒體當時公佈的視頻顯示,卡利巴夫本人親自駕駛飛機,降落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
卡利巴夫對媒體表示,他此訪意在傳達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信息,即伊朗與黎巴嫩站在一起。他特地前往貝魯特市中心最近遭以色列空襲的地點,譴責以色列“罪行”,呼籲安理會和其他國際機構阻止以色列。
延伸閱讀
10月18日,美國《時代》週刊發佈消息,已故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登上了該雜誌的新一期封面。封面上,辛瓦爾頭部的照片居於白色背景中央,並被畫上了一個紅色的叉。
辛瓦爾上了《時代》雜誌封面
當地時間10月17日,以色列方面稱,以軍在位於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的一次行動中,打死了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以色列對辛瓦爾進行的屍檢發現,他頭部中了一槍。此外,他還在與以色列士兵的交火中被擊中手臂。
據報道,一次例行行動中,以軍在拉法的街道上遇到了一羣武裝分子,當時他們並不知道其中包括辛瓦爾。
以色列軍方稱,兩名武裝分子逃進了一棟建築,事後被發現是辛瓦爾的第三名武裝分子進入了另一棟建築。隨後雙方進行了持續數小時的交火。
以色列法醫表示,交火中,一枚彈片擊中了辛瓦爾的右臂。辛瓦爾在受傷的手臂上綁了一根電線,試圖止血,但並不奏效。
一架以色列無人機飛入辛瓦爾所在的大樓,拍下了辛瓦爾的“最後時刻”。視頻顯示,受傷的辛瓦爾坐在椅子上,滿身灰塵,盯着無人機看了至少20秒,然後朝無人機扔了一根似乎是棍子的東西。
辛瓦爾被殺現場
辛瓦爾隨後頭部中彈身亡。以色列法醫表示,尚有許多信息未被確定,包括致其死亡的是什麼武器,以及是誰在何時開的槍。
以色列官員表示,第二天早上,他的屍體在大樓的廢墟中被發現,以方隨後對其進行了鑑定。
據半島電視臺消息,10月18日,哈馬斯政治局成員、高級官員哈利勒·哈亞證實葉海亞·辛瓦爾已死亡的消息。哈利勒·哈亞補充稱,除非以色列停止對加沙的侵略並撤軍,否則以色列人質將不會獲釋。
哈利勒·哈亞還在電視講話中代表哈馬斯“緬懷殉難烈士葉海亞·辛瓦爾”:“他英勇地挺身而出,昂首挺胸,手持槍支,直到最後一口氣、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在戰鬥。”
以色列公開辛瓦爾生前最後時刻畫面 專家:爲震懾伊朗
三個月內,兩任哈馬斯領導人接連身亡。10月17日晚,以軍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已在加沙地帶的以軍行動中死亡。南都此前報道,今年8月,辛瓦爾剛接替7月在伊朗遇以軍襲擊身亡的哈尼亞,成爲新一任哈馬斯領導人。
爲何以色列一反常態主動公開其打死哈馬斯領導人?中東地區未來走向如何?10月18日,南都、N視頻記者連線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趙軍,就上述問題展開探討。
4月28日,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巴勒斯坦兒童領取食物 新華社發
哈馬斯兩任領導人接連身亡
又一位哈馬斯領導人被打死。10月17日晚,以色列國防軍和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發表聯合聲明說,葉海亞·辛瓦爾已在加沙地帶的以軍行動中死亡。同日,以色列國防軍公佈一段視頻,畫面顯示,辛瓦爾坐在沙發上,發現以軍無人機後,向其投擲棍子。此外,以色列警方還公佈了一段運送辛瓦爾遺體的視頻。
8月,他接替已故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擔任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此前,哈尼亞於當地時間7月31日在訪問伊朗期間遇襲身亡,哈馬斯方面認定此次襲擊是以色列所爲。然而,與這次主動披露打死辛瓦爾不同的是,以色列並未迴應哈尼亞之死是否是以軍所爲。
葉海亞·辛瓦爾被以軍打死 新華社發
“哈尼亞是文官,負責對外聯絡,不是一線作戰人員,所以,以色列還是有所遮掩。而辛瓦爾不僅被認爲是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的主要負責人,還被以色列視爲去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襲擊的主謀之一。因此,以色列一直想擊斃辛瓦爾,作爲對去年那次襲擊的堅決迴應。”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分析認爲,這是以色列對兩起死亡事件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以色列公開辛瓦爾生前最後時刻以及以色列警方運送辛瓦爾遺體的視頻等行爲,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趙軍看來,除了震懾伊朗、打擊哈馬斯及伊朗主導的“抵抗軸心”其他成員的意志外,可能還想回應伊朗10月1日對以色列軍事基地的攻擊,展示其報復決心,並試圖緩解民衆日益增長的反戰情緒,獲得民衆支持,同時增強前線士兵信心。
趙軍指出,以色列此舉或許還試圖影響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對以色列的態度。“兩人身亡地點不同,所產生的國際影響也不同。”
在趙軍看來,哈尼亞是在伊朗境內遇害,這被視爲跨國政治暗殺行爲,嚴重違反國際法,由於以色列始終不承認此次暗殺行動,伊朗難以依據國際法要求賠償等補償措施,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引發軍事衝突以及可能產生的外交糾紛和道義責任。
“儘管後來伊朗向以色列發射導彈,但這僅是象徵性報復,且事前通知了美國。相反,辛瓦爾在加沙地帶遇害,被視爲新一輪巴以衝突進程中的一部分。”趙軍說。
圖爲伊朗和以色列國旗 資料圖
中東局勢發展在於美伊博弈
對於辛瓦爾之死,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表示,以色列將繼續開展軍事行動,打擊哈馬斯的基礎設施,搜尋辛瓦爾的兄弟穆罕默德·辛瓦爾和其他哈馬斯軍事指揮官,以消滅該組織的軍事力量,同時努力實現以方被扣押人員獲釋。
“以色列暗殺辛瓦爾後,接下來還會繼續對哈馬斯其他力量進行打擊,目的是阻止哈馬斯很快建立新的領導層,來填補辛瓦爾被打死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孫德剛說。
趙軍則認爲,以色列公開承認打死辛瓦爾並公佈相關視頻的行爲,對於新一輪巴以衝突升級的影響較爲有限。“巴以衝突的核心戰場已轉移到黎巴嫩,以色列國防軍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戰爭正在激烈進行。”
就在當地時間10月18日,黎巴嫩真主黨發表聲明稱,對以色列的戰爭進入新階段。
在趙軍看來,未來,中東地區局勢發展將更多地受到由美國支持下的以色列組成的“美以聯盟”,和伊朗支持下的真主黨爲代表的“反美以聯盟”在黎巴嫩對抗的影響。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也發表聲明稱,辛瓦爾的死對以色列和美國意味着“美好的一天”。現在是一個契機,可以推進“後哈馬斯”時代加沙治理以及爲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創造更美好未來的政治解決方案。
“中東地區局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將是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程度,以及伊朗給予黎巴嫩真主黨的援助力度。”趙軍分析表示,真正能夠左右地區未來發展走向的關鍵在於各國博弈的結果,特別是美國和伊朗在這場較量中的角色與立場。
新一輪巴以衝突剛滿一週年。自2023年10月7日衝突爆發以來,伊朗主導的“抵抗軸心”與以色列戰火蔓延,中東地區代理人戰爭持續。孫德剛認爲,未來,加沙局勢不會得到徹底改變,加沙秩序的構建仍具有不確定性,新一輪巴以衝突可能會發展爲低烈度、常態化的衝突。
而在以軍公開稱其打死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當天,“抵抗聯盟”成員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發表聲明稱,該組織當天打擊了以色列境內目標。
媒體:辛瓦爾死後 內塔尼亞胡的態度發生微妙的變化
巴勒斯坦青年潛回以色列,看到祖輩的家園和清真寺都變爲廢墟。他來到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面對已被焚燬的薩拉丁講壇,渾身發抖,想到七百年前阿拉伯英雄薩拉丁擊敗十字軍、進入耶路撒冷的豐功偉業,不由發出感慨:“這個時代,薩拉丁何在?”
這是葉海亞·辛瓦爾在自傳體小說中描寫的故事。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6日,在以“阿克薩洪水”之名向以色列發動襲擊一年後,一名哈馬斯武裝人員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的廢墟中被以色列軍隊殺死。他最後的留影,是在重傷之下舉起木棍,砸向以軍的無人機。一天後,經DNA比對,以色列方面確認:這名渾身傷痕、頭部中彈的死者,就是辛瓦爾。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4日,加沙城,辛瓦爾在參加集會時向支持者致意 圖/視覺中國
死亡前,61歲的辛瓦爾是加沙地帶哈馬斯武裝的最高負責人,也是被以色列和美國通緝的“十惡不赦的恐怖分子”。三個月前,他剛剛接替被以色列刺殺遇難的哈尼亞,出任哈馬斯最高領導職務政治局主席。截至10月18日中午,哈馬斯尚未對辛瓦爾之死做出迴應。
“意外收穫”
根據《以色列時報》等媒體的描述,疑似辛瓦爾之死的這場戰鬥,並非以色列國防軍最新的“斬首行動”,而是以軍在加沙地帶最南部的城市拉法攻擊哈馬斯武裝人員時的意外收穫。
10月16日上午10時左右,在拉法西部的特爾蘇丹街區,一名以軍士兵注意到有可疑人員進出建築物。該營指揮官隨即命令部隊向該建築開火接近。
下午3時左右,以軍無人機觀測到三個身影離開了建築,其中兩人試圖爲另一人開路。以軍旋即開火,三人分散,最後一人獨自衝進了一棟大樓。對該建築進行火力覆蓋後,一個步兵排奉命前往搜查。這名落單的武裝人員躲在二樓,扔下兩枚手榴彈,逼退了以軍。
隨後,一架無人機飛進了大樓,看到一名手臂受傷、半躺在沙發裡的男子。發現無人機後,他盡力撿起木棍,向無人機砸去,但並未命中。稍後,多發坦克炮彈落在了這棟樓上。第二天早上,搜查現場的以軍士兵們才發現,這名死者看起來和辛瓦爾很像。
辛瓦爾爲何會帶着兩名隨從,突然出現在拉法的地面建築中,目前依然是個謎。過去一年,以色列官方往往聲稱辛瓦爾“和人質躲在一處”,或者利用巴勒斯坦平民作爲人盾。值得注意的是,在確認辛瓦爾死亡後的第一時間,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就特別向人質家屬表示,行動地點附近沒有人質的蹤跡。
分析人士一般認爲,一年前加沙危機剛剛爆發時,辛瓦爾的地下總部位於他的出生地汗尤尼斯。後來,隨着以色列國防軍逼近,他可能轉移到了更南部的拉法的某處地下隧道中。特爾蘇丹街區是哈馬斯武裝重兵把守之地,以軍一直對這裡有所懷疑,但多次行動未能捕獲到辛瓦爾的蹤跡。
相比公開行動的哈馬斯前領導人哈尼亞,辛瓦爾有極強的保密意識。他不使用電子通信設備,也很少與外界直接接觸。《紐約客》曾援引參與人質談判的人員的消息稱,辛瓦爾只將紙條和口頭信息交給可以信賴的信使,信使再將相關信息傳遞給其他哈馬斯領導人。人質談判之所以耗時很久,就是因爲這樣的信息“通常需要好幾天才能到達哈馬斯談判人員的手中”。
哈尼亞和辛瓦爾(右) 資料圖/視覺中國
迄今爲止,以軍尚未確認辛瓦爾及其助手在拉法藏身的隧道。事實上,今年7月以軍“斬首”辛瓦爾的副手戴夫,就不是通過攻擊隧道,而是抓住了戴夫離開隧道去和其他指揮官碰面的時機。當時的分析認爲,戴夫之所以要親自冒險回到地面,可能是因爲他的健康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因爲隧道網絡遭到以軍的破壞,使戴夫等人難以在地下繼續指揮。不過,以軍對戴夫的“斬首”並未得到哈馬斯方面的確認,有信息顯示他可能依然活躍。
那麼,辛瓦爾又是因爲什麼,離開了目前可能還算安全的地下?或許,以色列軍隊的攻擊已經接近或波及他原本的藏身地。以色列媒體報道稱,以軍近期佔領並搜查了拉法的一個地下隧道網絡,在多名人質遇害的一條隧道附近,發現了一間可能供哈馬斯高級成員使用的地下室。在此提取的DNA中,有部分屬於辛瓦爾。雖然這可能不是他在拉法的住處,但顯然意味着以軍已經非常接近目標。
此外,可以確認的是,雖然哈馬斯的武裝力量遠未被“消滅”,但活躍在拉法及周邊的多個營級戰鬥羣都已失去蹤影或轉移到其他地區作戰。這或許意味着,如果辛瓦爾不離開隧道,他可能會失去對部隊的掌控。當然,這只是一些可能性。對於這位獨斷、神秘的武裝力量指揮官來說,他的行動目的,很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哈馬斯的“暴力代表”
今年8月6日,辛瓦爾剛剛出任哈馬斯政治局主席。此前一週,他的前任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以色列“定點清除”。
當時,以色列《國土報》引述哈馬斯消息人士的話說,任命辛瓦爾是哈馬斯高層對加沙現有領導層投下了“信任票”。但在其他政治力量眼中,象徵哈馬斯內部強硬、暴力一面的辛瓦爾,和哈尼亞並不是同樣的人。
7月31日哈尼亞遇難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宣佈當天爲哀悼日並下半旗誌哀,中東阿拉伯國家乃至馬來西亞等國領導人,都對哈尼亞去世表示哀悼和致意。而10月16日辛瓦爾疑似身亡後,阿巴斯辦公室特別澄清稱,當天舉行的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會議沒有爲辛瓦爾默哀。
這或許和兩人的分工有關:身爲哈馬斯海外領袖的哈尼亞並不直接參與軍事決策,而長期領導加沙軍事部門的辛瓦爾被視爲該組織大多數軍事行動和暴力活動的幕後主使。此外,不少接觸過哈尼亞的人評價他“睿智開明”,而辛瓦爾往往被描述爲“獨斷專行”。
辛瓦爾與哈尼亞原本是背景相似的同齡人。辛瓦爾祖輩世代居住在馬吉代勒(Majdal,今以色列阿什凱隆的一部分),在20世紀40年代末的猶太復國戰爭期間被趕出家園。辛瓦爾在汗尤尼斯的難民營中長大,受到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的感召和提拔。20世紀80年代末被以色列逮捕前,辛瓦爾已經是哈馬斯一支內部執法小隊的負責人,專門懲戒“通敵”的巴勒斯坦人,以手段殘忍著稱。
20年以色列監獄歲月,是辛瓦爾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將監獄視作學習希伯來語、以色列社會心理和歷史的“學院”,廣泛閱讀以色列的書報雜誌,出獄後自詡爲以色列專家。他也領導囚犯鬥爭,曾在獄中密謀策劃綁架以色列士兵。他創作的自傳體小說手稿被秘密帶出監獄,廣爲流傳。
2004年,辛瓦爾當選爲哈馬斯囚犯的領導人。在組織結構上,哈馬斯有加沙、約旦河西岸、海外機構和監獄囚犯四個“聯盟”,每個聯盟會定期選舉自己的領導人。2011年,辛瓦爾通過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囚犯交換重獲自由,作爲英雄人物來到加沙。當時,以色列對加沙哈馬斯領導層頻繁“斬首”,進一步加速了辛瓦爾掌權的速度。
2012年,哈馬斯軍事指揮官賈巴里被以色列無人機炸死在加沙街頭,他的車上正放着長期停火協議草案。與賈巴里有過間接接觸的以色列人質談判專家葛森·巴斯金對《中國新聞週刊》透露,賈巴里當時正帶領哈馬斯和以色列進行斡旋,只是“還沒到達能簽署協議的時候”。賈巴里死後,和辛瓦爾同樣出身難民營的戴夫接替了這個職位。戴夫後來成爲辛瓦爾的副手。
最終,在哈尼亞2017年出國後,辛瓦爾出任加沙軍事部門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相對激進、獨斷的行事風格,逐漸引起哈尼亞和哈馬斯政治局高層的不滿。
2021年,哈尼亞和哈馬斯政治局前主席邁沙阿勒試圖在內部選舉中解除辛瓦爾的加沙政治局局長職位,讓哈馬斯政治局成員尼扎爾·阿瓦達拉取而代之。但經過三輪投票後,辛瓦爾還是成功連任。此後,他開始對哈尼亞陣營進行清算,後者在加沙的大部分盟友被迫辭職。
辛瓦爾和哈尼亞的多年積怨,可能對哈馬斯的命運造成了嚴重影響。諸多消息源顯示,在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開始前,辛瓦爾沒有和哈尼亞分享襲擊計劃的確切細節,後者直到襲擊開始前幾個小時還矇在鼓裡。路透社披露,哈尼亞等海外領導人似乎對襲擊的時間和規模感到震驚。
襲擊發生一週年之際,一位接近哈馬斯海外領導層的分析人士對《中國新聞週刊》透露,當時,哈馬斯的加沙分支和海外領導人之間存在溝通問題,哈尼亞等人無法向辛瓦爾充分傳達對地區和國際局勢的分析。“如果溝通順暢,也許哈馬斯軍事領導人(辛瓦爾)會重新考慮10月7日的決定。”
該人士還透露,去年10月7日的行動開始前,辛瓦爾和伊朗及其他抵抗組織之間也沒有進行協調。“在行動開始前夕,他們與黎巴嫩真主黨進行了溝通,但只是信息上的溝通,而不是協調。”該人士認爲,自詡“最懂以色列”的辛瓦爾錯誤估計了以色列反應的強度,“當然,也有觀點認爲,他是在知道以色列的反應程度的情況下發動了這次行動。這就是‘不顧一切’了”。
回到監獄歲月,曾有以色列醫生問辛瓦爾,實現民族解放、獨立建國的目標,是否值得犧牲許多無辜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該醫生回憶稱,辛瓦爾的回答是:“我們準備犧牲兩萬、三萬、十萬人。”
“結束的開始”
去年11月,在對加沙開始地面軍事行動之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已指示以色列海外情報機構摩薩德“暗殺所有哈馬斯領導人,無論他們身在何處”。
但在辛瓦爾死後,內塔尼亞胡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首次表示,雖然辛瓦爾之死並不是加沙戰爭的結束,但可以視爲“結束的開始”,只要哈馬斯成員放下武器、交出人質,戰爭就可以結束。
辛瓦爾死後,內塔尼亞胡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圖源外媒
哈尼亞遇刺後,以色列外交部前總司長阿隆·萊爾曾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哈馬斯最高領導人的死亡,不足以“消滅哈馬斯”,但足以讓以色列宣佈勝利。從這個角度看,這將有利於和平的實現。
萊爾進一步分析道,殺死哈馬斯最高領導人,讓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國內的政治影響力得到了提升。“對以色列公衆,特別是內塔尼亞胡的支持者來說,現政府爲他們重新贏得了一種驕傲和威懾。”而此前,內塔尼亞胡最擔心的是,戰爭結束將成爲以色列民衆對其追責的開始。對他來說,選擇“殺死辛瓦爾”的節點結束戰爭,有利於個人政治生命的延續。
美國總統拜登亦在對內塔尼亞胡表示“祝賀”後說:“現在是時候向前邁進了。我希望他能儘快結束戰爭。”拜登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既然辛瓦爾的“巨大障礙”已經消除,拜登期待與內塔尼亞胡討論如何達成交換人質和停火協議。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哈里斯也表示,現在是終結加沙戰爭的機會,“結束這場戰爭必須確保以色列安全、人質獲釋、結束加沙苦難,讓巴勒斯坦人享有尊嚴、安全、自由和自決的權利”。
在過去一年的談判接觸中,哈馬斯和以色列雙方都存在阻礙和平的內部力量,而辛瓦爾從來不是一個願意談判的人。早在2011年,在決定自身自由的那次囚犯交換中,辛瓦爾就因爲持極端立場,被雙方視爲“阻礙談判”的人。最後,哈以代表在他缺席的情況下完成了交易。
但在本次加沙危機中,談判無法再繞過辛瓦爾。《經濟學人》形容說,哈尼亞更像一名“郵差”,辛瓦爾纔是決定是要繼續戰爭還是停火的那個人。他先是提出用被綁到加沙的人質換取以色列監獄裡的所有巴勒斯坦囚犯,之後又堅持把以色列全面撤出加沙作爲停火談判的先決條件,一度使對話難以維繫。據阿拉伯媒體報道,直到今年5月,辛瓦爾才放棄了這一條件。
相比之下,如今可能成爲哈馬斯新任領導人的前政治局主席邁沙阿勒,有望成爲國際社會更期待的談判對象。他曾帶領哈馬斯贏得2006年的議會選舉。2017年,在將政治局領導權交給哈尼亞之前,邁沙阿勒提交了一份新憲章,接受了沿1967年邊界建立巴勒斯坦國的前景,這相當於事實上承認了以色列。
今年6月,哈馬斯高級官員哈立德·卡杜米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專訪時,亦曾談及這一觀點。他說:“鄰國之間的關係,不需要建立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你可以成爲其他國家或實體的鄰居,你們相互之間尚未承認,但是也可以和平共處。這就是我們現在要求以色列做的。”卡杜米長期在哈馬斯外事部門任職,被視爲溫和派成員。
不過,相比哈尼亞,邁沙阿勒等人對加沙軍事部門的影響力更加微弱。哈尼亞是哈馬斯加沙政權的創建者,曾是辛瓦爾的直接上司。而來自約旦河西岸中產階級家庭的邁沙阿勒,在科威特接受大學教育,長期生活在國外,只在2012年短暫訪問過加沙。而且,他和辛瓦爾公開、直接的矛盾,已持續多年。
分析認爲,無論邁沙阿勒對外達成何種協議,都很難得到加沙軍事部門的認可。而外部聯繫斷絕、外部支持減少,雖然會進一步削弱哈馬斯武裝的戰鬥能力,但並不會讓抵抗者放下武器。相反,由於缺乏可靠的外部聯繫,一些武裝分支可能誤判國際和地區形勢,採取更激進的報復行動。回顧20年前,哈馬斯的壯大和發展,正是在巴勒斯坦的主要政治派別放棄武裝鬥爭之後。
“20年前,以色列在加沙連續‘斬首’了哈馬斯最高領導人亞辛及其繼任者蘭提西。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行動的後果:今天的哈馬斯比亞辛時代要強大得多,殺死哈馬斯所謂的‘最高領導人’並不能在事實上削弱他們。”以色列外交部前總司長萊爾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10月17日表示,辛瓦爾之死將強化該地區的“抵抗”精神。“青年兒童將以他爲榜樣,繼續走上他那條解放巴勒斯坦的道路。只要佔領和侵略存在,抵抗就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