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 去碳燃氫完成商用小型發電機組 可供興達1/20無碳氫

蔡英文總統(前右)14日出席「中研院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技術發佈會」,在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前左)陪同下參觀中研院去碳燃氫系統與臺電小型發電機組。(趙雙傑攝)

臺電與中研院合作去碳燃氫發電技術, 14日共同舉行發佈會展現成果,除成功讓天然氣裂解制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串接商用小型發電機組,年底前將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混氫發電示範,圖爲中研院去碳燃氫系統與臺電小型發電機組。(趙雙傑攝)

淨零技術有新突破!臺電與中研院今天共同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佈會」,宣佈首度讓天然氣裂解制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成功串接出小型商用發電機組。預計年底先建置在臺電高雄興達電廠中,在5%混氫發電中,提供1/20的無碳氫。未來與民間氣體制造商合作,持續擴大零碳氫能規模。

對於這個氫能技術里程碑,總統蔡英文率同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出席力挺。蔡英文肯定此項研發成果,表示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共識,但需要新技術才能做到,未來政府每年會投入150億來做淨零技術研發。

臺電今年2月就已選定興達電廠作爲「混氫發電」示範基地,要在天然氣電中混氫5%,等於少用5%天然氣來減碳。當時還進一步與中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展開商業應用實驗。

今天記者會是宣佈中研院研發的去碳燃氫技術,成功串接臺電引進的國內第1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今年9月成功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目標年底前將合作產出的氫氣,應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氫氣混燒。

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目前全臺碳排放量有一半來自發電,其中又有3到4成是天然氣。去碳燃氫技術提供了新的科技選項,此技術可在天然氣供應發電之前,先裂解天然氣以分離出其中的「碳」,僅燃燒其中的「氫」,逐步創造零碳電力。

臺電指出,去碳燃氫是將天然氣以高溫裂解爲氫氣與固態碳(碳黑),該技術過去主要用於工業碳原料產製,近年隨國際淨零排放趨勢,德、美、澳等國相繼試驗將其作爲產氫來源之一,應用於發電領域。

去碳燃氫產製的氫氣可做爲發電及工業使用,碳黑則可用於精密、高產值化工業生產原物料。臺電說該技術相較既有天然氣蒸汽重組技術,產氫過程所需能量減少近40%,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然而過往因工程技術門檻較高,國際亦無商業化量產設備問世,此次與中研院合作,共同讓技術跨出實驗室,實質落地發出電力。

對於後續運用,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陳於高解釋,興達電廠的5%混氫主要料源供應由該院提供,但來源主要是民間氣體燃料公司,其制氫過程仍會有30%的排碳。而未來這臺去碳燃氫機組製作出的是無碳氫,也就是0碳排,預計5%氫氣中可以供應1/20零碳純氫。

臺電指出,以氫氣替代5%天然氣估算,每年可減少超過7000噸碳排放量,未來更將視技術發展逐步提高混氫比例,進而推展至國內其餘電廠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