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海生活模式」獲肯定 IPSI專家訪澎湖奎壁澳農漁村

IPSI秘書處主席Dr. Tsunao Watanabe等專家,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的邀請,走訪澎湖離島湖東、南寮及紅羅等社區。(澎好青提供)

IPSI秘書處主席Dr. Tsunao Watanabe、副主席Ms. Makiko Yanagiya及研究員Dr. Suneetha M. Subramanian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的邀請,走訪澎湖離島湖東、南寮及紅羅等社區,三位專家對於農村再生政策長期陪伴社區發展表示肯定,更對於澎湖奎璧澳社羣居民克服天然環境限制,運用生活傳統智慧結合青年創意,營造豐富的「裡海」漁村生活讚譽有加。

水土保持局自106年加入聯合國「裡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組織」(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簡稱IPSI)已經六年,期間更是持續輔導農、漁村社區,朝向生活、生產、生態、文化面均衡發展,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環境。

澎湖是一個具有裡山生活樣貌的海島,近年水保局臺南分局結合澎湖科技大學及澎湖縣政府等單位,持續推動農村再生及青年回留,透過本次機會也讓IPSI專家學者,瞭解當地社會團體如何長期紮根地方、青年羣聚與合作平臺的互動模式並進行對談。

IPSI秘書處主席Dr. Tsunao Watanabe等專家對於湖東社區發展青銀共創銀合歡再利用,南寮社區社利用傳統的漁村生活智慧結合綠色旅遊,以及紅羅社區石滬修復、鱟棲地保護等做法留下深刻印象。

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說明,澎湖奎璧澳地區具備獨特漁村文化、生活景觀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近年更是有一羣返鄉青年透過合作及互享模式,讓這塊土地更具有特色及溫度。

紅羅社區楊馥慈在105年參加水保局辦理的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時返鄉,開始進行石滬調查作業,更持續在107年申請「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計劃」,深入探索石滬的議題,尋找匠師及向老匠師請益,至今已成功招募石滬修復人員共 17 位,其中包括培育 5 位在地青年匠師,並配合在地居民辦理各種導覽體驗、石滬修復工作假期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