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青光眼恐失明!醫示警:全臺患者34萬且愈加年輕化

「青光眼不可逆」且嚴重會導致失明,近年患者逐漸年輕化,特別有9類高風險族羣務必注意視力健康。圖/臺灣頭痛學會提供

全臺估計有34萬位青光眼患者,因高度近視人口增加,青光眼發生率逐年提高,適逢「世界青光眼周」,臺灣頭痛學會舉辦衛教講座提醒民衆注意視力保健。醫師們呼籲,「青光眼不可逆」,嚴重時導致失明,近年患者逐漸年輕化,務必注意,9類高風險族羣更要注意日常眼壓控制,一旦失去視力,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青光眼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北榮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柯玉潔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眼盲的疾病,臨牀上會呈現視神經盤凹陷擴大、視神經退化及視覺功能受損,視神經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且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也逐漸年輕化,卻難以自我篩檢。

「造成青光眼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球內部壓力(眼壓)過高。」北榮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說,青光眼除了眼壓影響之外,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年齡超過40歲、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高度近視者與高度遠視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者等9類民衆務必注意自身視力健康。

青光眼雖是不可逆眼睛疾病,但仍然可以透過治療延緩疾病的惡化。目前有藥物治療、雷射、手術等治療方式。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蕭雅娟說,藥物治療通常是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點眼藥水的確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若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可以透過雷射或青光眼手術達成眼壓控制。

對於眼睛手術,不少民衆因擔心而不敢接受治療。北榮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美如指出,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達到更低與更平穩的眼壓,現階段廣被採用的手術爲「小樑網切除術」,是在眼睛黑白交界的輪部開一洞口,將眼睛內的房水引流到結膜下,減緩疾病惡化。

北榮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帆則說,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就診時,需觀察用藥反應,約1至3個月回診一次,兩年內約4至6月安排一次相關檢查評估,兩年後若病況穩定,檢查的頻率就可延長,但仍須依據主治醫師的評估診斷爲主。

北榮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指出,每年三月第二週是「世界青光眼周」,提醒民衆青光眼會導致失明,但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只要及早發現,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與醫師同心協力運用可行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穩定控制眼壓,並不必然會導致失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掌握疾病的進程以調整治療策略,是青光眼治療必經之路,期望青光眼病友能以正向的心態與醫師共同努力守護靈魂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