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交棒 「小超」再拚百年傳奇

香港首富李嘉誠(右)宣佈退休,長子李澤鉅(左)接任長和董事會主席。(新華社)

今年7月將屆90高齡的「超人」李嘉誠交棒長子,爲長和集團百年大計繼續打拚。

3月16日,香港長和集團旗下4大上市公司(長和、電能實業、長實集團、長江基建)首度安排同日舉行業績發佈會,各界便猜想大日子終於降臨。「超人」李嘉誠親自宣佈退休,交棒給長子李澤鉅。5月股東大會後,李澤鉅正式接任長和及長實主席,李嘉誠則擔任資深顧問。

成立塑膠廠 賺第一桶金

現已停刊的《遠東經濟評論》在1981年以超人打扮的李嘉誠作爲封面,「超人」(Superman)稱謂從此不脛而走。雖然李嘉誠本人還是最喜歡別人喊他「誠哥」,不過,他最早的名號其實是「塑膠花大王」。

在廣東潮州出生的李嘉誠,1940年舉家逃難到香港,原本是小學校長的父親在一家塑膠錶帶公司找到工作,1家5口就蝸居在公司裡,那時他才12歲。他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不但學習有關塑膠工業的知識,還買來原本要燒掉的舊書,包括初中至大學1年級的教科書及《辭海》自學。17歲,李嘉誠主動要求擔任塑膠錶帶批發推銷員,19歲升任總經理。

1950年,22歲的李嘉誠拿着自己多年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5萬港元,成立長江塑膠廠(後改名爲長江工業)。他晚上就睡在工廠裡1間小小的儲物室,機器24小時不停運作,從第1年就開始賺錢,直到1981年正式結束塑膠業務爲止。這段刻苦的人生經驗也爲誠哥賺到第1桶金。

他很早便意識到香港地窄人稠,土地不夠用,於是在北角買地興建12層樓的長江工業大廈,開啓房地產事業。1971年李嘉誠創辦長江地產,隔年改名爲長江實業並且上市。

經歷第一波房地產事業擴張之後,李氏王朝的第二波高峰是1979年從匯豐手中收購和記黃埔。李嘉誠掌舵的和黃自1989年開始進軍英國電訊市場,1994年推出Orange品牌。1999年Orange被德國電訊公司Mannesmann看中,李嘉誠趁着高價將約45%股權出售,大賺逾1千1百億港元,締造「千億賣橙」的神話。

此後長和集團不斷進軍海外,在歐美收購能源、電信等資產。根據Dealogic統計,25年來,長和集團收購逾3百家公司,總額達1850億美元。

房產大擴張 事業達高峰

李嘉誠在2015年1月進行所謂「世紀重組」,把當時2大旗艦公司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所有地產以外業務併入長實,變身爲新公司「長江和記實業」(簡稱長和),並把地產業務獨立分拆成爲新公司「長江實業」(簡稱長實)。重組後,李嘉誠持有長和及長實地產各30.15%股權。

長和集團如今已是規模1千億美元的零售、基建與房地產帝國,全球擁有25座港口、3大行動通訊網路和屈臣氏、Superdrug等連鎖藥妝店。事業遍佈50餘國,員工32萬人。…【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