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頻傳 考驗投資紀律

加權指數1140328(日線圖)

盤勢分析:從川普上臺宣佈發動關稅戰迄今,對等關稅以及各種負面消息充斥,各國擔心若川普履行所有關稅威脅,美國進口平均關稅稅率將達18%,但更可怕的是其他國家須採取激烈迴應,然後川普一定加碼報復,所以4月2日對等關稅可能利空鈍化,但不是利空出盡。

其次,美國3月消費者信心跌至92.9,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94.2,政府效率部(DOGE)對政府僱員裁員動作導致就業前景信心降至12年來最低點,衝擊中低階層消費信心下跌消費下降、加上關稅預期進口提前拉貨,美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GDP)爲負值機率暴增。

第三是美國債務上限違約風險:華府智庫「跨黨派政策中心」預測,7月中旬至10月初約36兆美元政府債務可能違約,部分人士認爲這是川普緊縮政府開支的原因,但川普不是要緊縮財政政策MAGA,而是要把政府預算改花在自己的政見上,最後應該又是有驚無險,美國國會在某個時間調高債務上限,但美國國債仍續創新高。

另一個利空來自AI數據中心需求,1月DeepSeek風暴、2月微軟降低AI算力租賃、3月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示警全球資料中心建設速度超出AI需求,數據中心投資出現泡沫風險,今年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等北美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預估投資AI晶片3,200億美元,年成長3成;而Open AI、軟銀和甲骨文成立AI基建公司「星際之門」要投資5,000億美元進行AI基建,更是「AI摩天大樓」概念;中國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百度競相投入資料中心與AI研發,致投資過剩。

4月另一個焦點是中國大陸股市。美銀示警,陸股從低點反彈30%以上,像2015年崩盤前的上漲節奏,由估值擴張所推動的上漲可能很脆弱。第二季陸股仍要面對內需經濟差、就業不佳、通貨緊縮,地緣政治與科技泡沫等。俄烏停戰後,美國4月起正面對付中國大陸,陸股市第1季一飛沖天,類似川普勝選到就任前「空窗期」美股大漲;美股2月後大幅回落,代表陸股第二季也很難持續再創巔峰。

估值重估效應可比較各大半導體晶圓廠市值,臺積電市值約25兆元、英特爾約合新臺幣2.6兆元、中芯國際約摺合新臺幣2.2兆元,聯電1.64兆元,其中最特別的是中芯國際,中國半導體廠商技術落後,但美國持續制裁導致中國IT、汽車與軍工業依賴中國供應鏈,晶片訂單大量流向中芯國際,加上政策作多、中國科技七巨人等炒作下,中芯國際股價本益比達60倍,臺積電2025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預估約45~50元,試想如本益比可以到60倍,不知是怎樣的光景?

投資策略:短線看震央AI指標股輝達表現,而臺積電ADR幾乎與輝達漲跌同步。盤面利空是成交量萎縮,導致日線屢收黑K代表觀望氣氛濃厚,Q1股價全面修正,市場氣氛趨保守,第一季財報有機會成爲轉折點;短線操作建議是AI機器人、記憶體、Switch 2供應鏈、原物料、軍工與部分營建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