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催生分紅險熱,分紅實現率“跳水”影響幾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許爽 廣州報道
在利率持續低迷的當下,分紅險的銷售掀起一波高潮。
自去年以來,不少保險機構高管直言將分紅險作爲下階段主打產品。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華南保險圈獲悉,近期,有不少保險機構加緊與經代渠道合作,推出定製分紅險產品。憑藉“共享保險機構實際經營成果”的機制,分紅險被認爲能夠實現客戶、行業利益共贏,推動業務結構轉型的新主力產品,備受市場追捧。
去年,分紅險產品信息披露亦得到進一步規範,監管部門發佈相關規定,首次要求保險公司披露分紅實現率指標。但在資本市場震盪走弱的環境下,僅公開兩年的分紅實現率就遭遇“大跳水”,亦令市場隱隱擔憂。
業內人士認爲,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下行週期,消費者在規劃購買保險產品過程中應理性看待潛在回報率以及實際收益水平。在選購分紅險過程中,可關注保險機構長期的經營和監管指標,以謀求長期穩定的分紅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銀行機構亦在投資者溝通平臺爲分紅險“發聲”,表示將繼續深化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動期交保險業務轉型。
利率下行週期再次催生分紅險熱
回顧我國分紅險發展歷程,利率下行週期都會催生分紅險熱。
上世紀90年代末,央行多次降息,保險機構利差損也因此驟然走高,繼而推動壽險保單預定利率從最高10%的水平下降至不超過2.5%。在此背景下,分紅險、萬能險和投資連接保險等新型壽險開始被引入國內。
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再次進入低利率週期,分紅險的保費收入一度佔據市場的8成以上。隨着2013年保險業放開2.5%預定利率的限制,並將預定利率交給保險公司審慎自行決定後,分紅險保費佔比隨之下降。
自去年7月壽險業預定利率開啓新一輪下行週期以來,保險市場再度將重心聚焦於分紅險產品,以滿足金融投資者類固收資產配置需求。2023年7月初,太保壽險董事長潘豔紅在中國太保資本市場開放日上表示,太保壽險要將分紅險作爲下一步創新主打的產品。“人身險從3.5%到3.0%的切換期是產品轉型非常好的時機。預定利率降至3.0%後,分紅險的吸引力會明顯提高。”
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了原保費收入前五大產品的73家人身險機構中,45家公司前五大產品包含分紅險,佔比超過6成。其中,泰康人壽、華貴人壽、安聯人壽三家保險機構保費收入前五位保險產品中,有4款爲分紅險。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風險資產回報下降、利率走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類固收資產的供需錯配更加嚴重,分紅險將重新成爲主流保險產品,未來也將是財富管理市場上主流的類固收產品。
今年以來,保險機構同樣加緊與中介銷售渠道機構聯合發佈新款分紅險產品的節奏。近期,中英人壽、陽光人壽等保險機構與泛華、小雨傘等保險經代機構推出聯合專屬定製分紅險產品,搶佔分紅險市場。
“利率長期下行趨勢明確,保險機構維持較高水平固定利率的難度將越來越大。”手回集團創始人兼CEO、小雨傘保險經紀執行董事光耀認爲,從分紅保單利益構成來看,分紅險符合保險產品風險波動方差較小的屬性,也更符合當前市場的選擇,未來保險銷售端分紅險佔比將會越來越高。
過去10年以來,保險市場主流產品均是保證利率3.5%—4.0%爲主的傳統產品。伴隨着低利率週期的到來,高預定利率產品已經對中小型保險機構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
分紅實現率“跳水”影響幾何?
值得關注的是,從2023年披露信息來看,中小保險機構更看重分紅險產品。在上述73家人身險機構中,前五大產品中分紅險保費收入超過30%的機構有14家,均爲中小型保險機構。
在這一背景下,不少保險公司將分紅險作爲新一輪產品結構調整的“主力軍”。不過,近期多家人身險公司分紅實現率不佳亦引發市場關注。
有投資者關注分紅實現率對銷售渠道的業績影響。近日,有投資者在投資者溝通平臺中向上海銀行、浦發銀行詢問“代銷某保險機構的多款分紅型保險的分紅實現率均在預期的50%,是否影響客戶信任度以及中收業績”的問題。
分紅實現率是指分紅險產品實際派發紅利與銷售時演示紅利之間的比值,分紅實現率低於100%,說明實際派發紅利低於演示紅利;而高於100%,則說明實際派發紅利高於演示紅利。
從此前已披露2023年分紅實現率公告的27家人身險機構情況來看,行業表現分化較爲明顯。在近800款分紅型產品中,2023年接近半數產品分紅實現率低於100%,有十餘款產品分紅實現率低於50%,亦有20餘款產品分紅實現率高於200%。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今年多家保險機構分紅實現率不及預期與市場投資環境低迷、監管部門對分紅險等險種進行窗口指導以及分紅險自身的平滑機制均有密切關係。
近年來,權益市場震盪疊加市場利率持續下滑,影響了分紅險在內的產品收益率。2023年,保險資金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爲2.23%,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爲3.22%,兩項指標均處於多年低位。其中,財務投資收益率2.23%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2008年之後首次降至3%以下;綜合投資收益率是2011年以來的“次低”,僅優於2022年的1.83%。
爲此,監管部門亦在今年年初對萬能險、分紅險進行了窗口指導。有媒體曾報道,監管部門曾要求人身險公司進一步嚴格落實成本收益匹配原則,部分中小險企的萬能險結算利率上限下調至3.3%,而大型險企的結算利率上限進一步下調至3.1%。同時,分紅險的分紅水平也要參照萬能險執行,中小型保險公司和大型保險公司的分紅實際收益率分別被壓降至3.2%和3.0%左右。
業內人士認爲,此舉將推動行業負債端成本進一步降低,應對壽險業利差損難題。去年8月,監管部門亦曾就分紅險在內的保險產品預定利率進行窗口指導。未來新售的分紅險產品可以按照監管統一要求降低演示利率。而部分存量分紅險產品或較難達到此前產品說明書中所演示的分紅水平,未來分紅實現率將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分紅保險精算規定》明確,保險公司每年至少應將分紅險可分配盈餘的70%分配給保單持有人。保險公司應對分紅保險賬戶提取分紅保險特別儲備,分紅保險特別儲備是分紅保險賬戶逐年累積的,用於平滑未來的分紅水平。同時,分紅後的分紅賬戶分紅保險特別儲備的規模連續2年超過該賬戶準備金的15%的,超出的部分應作爲當期可分配盈餘予以釋放。這意味着保險機構有權選擇暫時少派發紅利,多計提分紅保險特別儲備。
分紅險發展前景仍被看好 ?
相較於其他傳統險種,分紅險等新型壽險更難“讀透”,既對保險營銷渠道能力更高要求,也對消費者如何決策提出更高要求。
“利差是紅利的主要來源。一定程度上,選擇分紅險等於選擇保險機構。” 光耀認爲,消費者除了瞭解保單條款、分紅實現率等產品信息外,還可關注對應保險公司的股東實力、經營策略、盈利水平、綜合既往5年以上的投資收益率表現以及風險綜合評級、償付能力充足率等監管指標。
上述業內人士亦建議,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下行週期,消費者在規劃購買保險產品過程中應理性看待潛在回報率以及收益水平。
針對分紅險分紅實現率不及預期的話題,不少銀行機構亦在投資者關係平臺作出正面迴應,推動保險業務結構轉型。
上海銀行在迴應上述類似問題時表示,保險產品的分紅實現率變化與當前低利率背景下全市場穩健經營要求的整體收益變化息息相關,我行將深化與保險公司合作、豐富產品貨架,推動業務可持續發展。
浦發銀行則表示,關於保險代理業務方面,公司不斷深化與頭部機構戰略合作,提升服務質量,持續推動期交保險業務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