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學會閉嘴

作者:主創團·安歌

表姐給我打電話,哭着說,兒子剛上初一,最近考試成績大幅度下滑。

她本想和兒子認真談一下,可推開房門,兒子斜躺在牀上刷手機,對她視若無睹。

她剛把來意說明,就被兒子不耐煩地頂了回來。

表姐又急又怒,大吼道:你還想不想考高中、考大學了?就這麼沒出息地混下去嗎?

沒想到,兒子臉上譏諷的表情,像刀子一樣扎得她生疼:

“沒出息的是我,跟你有什麼關係!”

嚥下那些即將出口的尖刻語言,表姐合上房門匆匆離開。深夜,她躺在牀上泣不成聲。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着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

然而,更難過的是,幾乎每個月都看見孩子跳樓割腕的新聞,種種悲劇在前,我們卻進退兩難:進一步,怕後悔莫及,退一步,怕行差踏錯。

給青春期的孩子當父母,爲什麼如此艱難?

青春期的陣痛,就是脆弱又難搞

作家麥家在《朗讀者》中,讀過一封寫給兒子的信,情真意切,惹人淚目。

讀信之前,他特意詢問兒子,能否把電子版發回來便於節目使用。

這個小心翼翼的動作,是他親歷兒子青春期的“後遺症”。傷痛如此之深,讓他至今不敢觸碰。

麥家意識到兒子的青春期,發生在初二,有一天兒子突然關上了房門。

自此,整整三年,上千個日子,這個門再也沒有朝他打開。

大部分時間,兒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什麼。

他不允許有任何人走進,如果被冒犯到,就會選擇離家出走。

麥家嘗試過交流,可幾乎每次都會發生衝突。兒子內心充滿了憤怒,一種令他無力的憤怒。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總是難搞的,你不知道哪句話就會點燃他的怒火,哪個動作就會逼得他們歇斯底里。

他們莫名的自尊、敏感、衝動,劇烈到讓人心驚又心碎。

然而,這並非他們所願。同樣不好受,身處震盪中心的,恰恰就是他們。

因爲敏感、危險、衝動,正是青春期大腦獨有的特徵。

神經科學顯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邊緣系統已經發育成熟,這意味着孩子有着強烈的情緒感受能力。

然而,大腦中負責理性功能的前額葉,卻要到20多歲纔會發育成熟。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隨時會被點燃的炸藥,他們躍躍欲試,卻沒有及時停止的能力。

他們異常自尊,卻又常常解讀錯誤,一旦情緒激烈,就很容易做出失控的舉動。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只要一句譏諷的語言,一個不夠善意的眼神,都足以掀起一場風暴。

孩子對你的需要,遠超你的想象

青春期儘管麻煩不斷,卻是孩子走向獨立必須經歷的陣痛。

因爲,他們在和父母的日漸疏離和交戰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身份和邊界,成長爲真正獨立的個體。

然而,這條路又註定是冒險而痛苦的。

他們渴望獨立,內心卻依然幼稚,衝動下容易犯錯,面對成長的壓力,痛苦迷茫,不知所措。

所以,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需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演員鄧超參加一檔節目時,談起青春期,自稱“叛逆到令人髮指”。

他反抗周圍的一切,打耳釘,漂頭髮,奇裝異服,離家出走...

他希望成爲人羣裡的異類,越奇特就越覺得個性。

與此同時,他質疑考大學的意義。對父母的勸告也不以爲意。

整個青春期,鄧超和父母一直是擰巴的,他執着於和父母對着幹。

但是,父親卻從來不加阻攔。

知道他喜歡跳舞,像個夥伴一般,順着,哄着,引導着,拉着他一步步考進中戲。

“試試看,萬一走狗屎運呢?”

“如果不行,我們就逛逛北京,看長城去!”

父親用極大的耐心和智慧,以一種軟着陸的方式,引導他找到目標,鼓勵他去實現夢想。

如今,鄧超回頭看去,才明白父親用怎樣的包容,帶着他走出青春的迷途。

身心的變化,對自我的追求,就像迷霧一般,籠罩着青春期的孩子。

他們外表叛逆,內心卻是迷茫,沒有方向的。

所以,儘管他們的嘲諷、嫌棄、不耐煩,讓你痛苦不已。

但是,他們內心需要你的程度,也前所未有。

前途未定,父母是引路人,也是那道託着他們安全着陸的屏障。

熬過青春期,你得適應新的規則

麥家回憶兒子的青春期,苦澀地說:

“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青春期孩子相互矛盾的特質,詭異多變的情緒,都讓他們變得暴躁而危險。

儘管他們並未意識到,可作爲父母,我們卻應該明白,孩子的身心發生了鉅變。

重新審視和對待,才能減少衝突,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1、避開鋒芒,改變溝通模式

李玫瑾教授談到青春期撫養時,說過一句話: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閉上。

嘮叨、說教和指責,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抗的事情。

他們急切想要自主,又敏感愛面子,所以千萬不要較勁。

如果依然把他們當作孩子,訓斥不停,甚至逼着孩子承認錯誤,孩子一定會做出更反叛的舉動。

控制情緒,說話點到爲止。

學會尊重而理性的溝通,是走進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步。

2、適度放手,提升對孩子的容忍度

青春期孩子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

他們渴望獨立,卻又需要依賴;渴望交往,卻又敏感封閉;希望自制,卻又屢屢衝動。

所以,他們常常會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傻”事情。

比如,忽然封閉自己,迷上某個偶像,或者着裝怪異,沮喪消沉。

此時,接納和放手,是應對青春期孩子的關鍵詞。

對於那些非原則性的問題,閉上嘴巴,放手讓他們盡情嘗試。

孩子需要這些探索和試錯,去發現真正的自我。

3、理解孩子,成爲敏銳的觀察者

看過一段視頻,母女倆因爲做試卷而發生激烈衝突。

母親步步緊逼下,女孩憤怒地撕毀了試卷,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在母親眼裡,盯着女兒寫作業,是“理所應當”。

可她看不到女兒內心的自卑,額頭上惹眼的痘痘,不夠漂亮的臉龐,纔是她此刻最大的困擾。

青春期孩子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可我們卻容易忽視掉那些成績之外的因素。

作爲父母,要成爲很好的觀察者,看到他們內心的涌動。

如果可以,試着傾聽孩子的心聲,表達對他們的欣賞和喜愛。

被喜愛與肯定,是青春期孩子最在乎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難,他們跌跌撞撞,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或許更難,因爲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似乎是無效的。

我們心痛,我們不甘。

然而,長大成人之前的這條路,無法替代,沒有捷徑。

我們只能看着他,陪伴他,適應他,直到熬過去之後,留給我們一個決絕的背影。

用理性去引導,帶着溫度去感受,或許就是我們能夠給予青春期孩子的最好迴應。

作者:安歌。育兒之路漫漫,左手理論右手實踐,和娃鬥智鬥勇在線。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爲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