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進入緊急狀態 宣佈啓動「北約條款」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圖/路透社)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24日宣佈,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下,該國會進入緊急狀態,讓政府機構能夠因應後續危機;該國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也宣佈,根據公約第4條規定進行共同協商。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報導,瑙塞達表示,他將在24日簽署在國會特別會議中通過的法令,讓該國進入緊急狀態,但強調新措施不會對立陶宛國民造成重大限制,主要目的是讓政府能利用國家預備金、加強基礎設備領域等;他也指出,立陶宛自2004年以來就是北約成員國,集體安全體制能確保該國不受侵略,但仍應透過幫助烏克蘭使該地區「更加安全」。

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則報導,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等國已根據《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 Treaty)第4條,針對加強成員國安全啓動磋商,希望實施額外措施以確保北約的安全。該公約第4條規定,當成員國認爲領土完整、主權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成員國須互相討論對策。

「路透社」則報導,除了立陶宛之外,烏克蘭鄰國摩爾多瓦也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以準備接收「數以萬計」的烏克蘭難民。該國總統桑杜(Maia Sandu)強調,將「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和支援的人」;當地媒體則報導,許多難民已開車抵達烏克蘭與摩爾多瓦邊境,入境關卡排起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