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以臺灣爲名開館是錯誤 金融時報曝內幕
立陶宛啤酒Volfas Engelman的在臺銷售量,2021年更成長23倍。圖爲我國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參訪Volfas Engelman啤酒廠。(圖/中央社)
針對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4日發表言論,表示維爾紐斯允許以臺灣爲名開設代表處爲錯誤;此舉暴露負責國防與外交的立陶宛總統,與負責國內政治的總理政策衝突,更是立陶宛半總統制與多黨制交互影響的結果。
※政府未就此與之協商
《金融時報》5日報導,瑙塞達在訪問中表示,允許臺灣以其名開設大使館的決定是錯誤,因爲此舉引發與中國大陸的外交爭端。然而,中央偏右翼的政府在拍板臺灣設館之前,卻沒有與他協商。
以臺灣爲名設立代表處,讓北京指責立陶宛違反「一中原則」;「一中原則」不允許其他國家將臺灣視爲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北京召回大使,並將雙方外交關係降爲代辦級。
瑙塞達強調,設立代表處並不是錯誤,有問題的是以臺灣爲名而又未和總統協商。「我相信名字成爲衝突點(指與北京關係),如今我們必須善後」。
《金融時報》指出,自2021年立陶宛與臺北同意互相在對方首都開設代表處以來,北京不斷升級對維爾紐斯的壓力;先是禁止立陶宛商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隨後使用立陶宛零件,或是在生產過程有任何立陶宛元素的企業商品,如德國馬牌等,叩關大陸也面臨困難。
另一方面,雙方外交糾紛持續上升;2021年12月,立陶宛自北京撤出外交官員。
雖然批判以臺灣爲名開館爲錯誤決策,但瑙塞達2021年8月時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也強調,「我們希望在相互尊重的原則上建立與北京關係;否則,就變成單方面的最後通牒,這在國際關係中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要求」。
爲緩和北京對立陶宛的經濟報復,臺灣菸酒公司於3日採購2.4萬瓶被大陸海關拒絕的蘭姆酒。甚至,立陶宛啤酒Volfas Engelman的在臺銷售量,2021年更成長23倍。臺灣強調,將成立工作小組協助立陶宛培訓半導體工程師,以及吸引半導體投資。
※外交政策上的脆弱平衡
《金融時報》認爲,立陶宛總統如今抨擊以臺灣名義設館政策,恰恰凸顯總統與總理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在外交政策上的脆弱平衡。
先前,瑙塞達已因新冠肺炎政策與席莫尼特政府起衝突;在總統否決一項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勞工,須自行給付篩檢費用的法案後,於2021年11月引爆兩人之間的公開決裂。
兩人的矛盾除了中國大陸外,還有俄國與白俄羅斯的壓力,後兩國不斷的向立陶宛邊境輸出非法移民,試圖軟化立陶宛強硬的制裁立場。
瑙塞達強調,設立代表處並不是錯誤,有問題的是以臺灣爲名而又未和總統協商。「我相信名字成爲衝突點(指與北京關係),如今我們必須善後」。(圖/美聯社)
※半總統制的影響
事實上,立陶宛的政治制度爲半總統制。據此,立陶宛總統爲國家元首,總理則代表政府;整個政府由總統、總理與內閣部長運作。總理由總統任命,13個部長由總理推薦後由總統任命。
就權責劃分來看,總統負責外交、國家安全與發佈緊急命令,總理則負責國內事務、國土安全與執行國會通過法令與總統令,以及維持與外國、國際組織的外交關係。
正因爲此,瑙塞達視席莫尼特未與其協商,直接拍板臺灣爲名設立代表處爲干犯其總統職權,而席莫尼特政府則視之爲政府維持與外國外交關係的一部分。新仇舊恨使然下,最終於今日爆發。
※歐盟多國受波及
更何況,代表立陶宛出席歐盟的瑙塞達表示,北京已開始採取非常手段來反對立陶宛,「我必須非常積極地向歐盟表示這是一種攻擊,一種對多個歐盟國家施加壓力」。
身爲立陶宛在歐盟的代表,瑙塞達必須直接斡旋於遭受立陶宛波擊的歐洲多國;其中甘苦,自然會讓其分析以臺灣之名設立使館,是否符合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