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當官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李鐵與歸化」

足球不會說謊,政策的效用總會在球場上清晰顯現。但人們卻總爲足球圓謊,往往主動爲政策的失靈遮掩背鍋。主教練不是人人都能當,鍋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背,都能背好。對於李鐵來說,歸化政策就是他必須要處理好的一口鍋。

過去許多年,政策鼓動宏觀調控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所謂重要法寶。但國足彷彿跳脫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循環圈子之外,再怎麼調控都控不好球,再怎麼鼓動都紋絲不動。從洋帥策略到金元足球,從土帥回潮到歸化球員,從中性化名稱到引援調節費,從U23政策到U25集訓隊,中國足球的那些年就是政策不斷出臺而又不斷被證明失敗的那些年。

裡皮帶隊的40強賽期間,歸化政策無功曾是球迷和媒體的共識。歸化是捷徑,依靠個別歸化球員是萬萬打不進世界盃的。到了12強賽,歸化政策無功變成土帥李鐵無用,只會吹劉海的“喊指”無法完全發揮歸化球員全部水平是新的共識。昨天李鐵讓歸化球員全部首發,國足收穫一場平局後,類似於“汽車撞牆才知道拐了,大鼻涕流到嘴裡纔想起來甩了”之類的調侃並不罕見。

李鐵的執教水平低下或許如此,但歸化球員對國足的幫助或許也僅止於此。不少人討論歸化球員在競技層面爲國足帶來許多提升,但卻忽視了領導在就任足協主席之初,已經對歸化球員的作用做出過形象的分析:沒有歸化球員,國足進世界盃的概率接近於零,有了歸化球員,國足進世界盃的概率也只有10%。有用又無用,歸化政策的歷史結論其實早就已經給出。這聽起來很矛盾,但政策的評判一直如此,給前人留足體面,給後人留足空間。

前兩天高拉特飛離廣州之後,不少人感慨歸化政策終於來到退場時刻,球迷們也爲其他歸化球員的去處而惶然不已,甚至在社交媒體向洛國富私信詢問。但其實歸化政策從裡皮出走的時候就已經基本翻篇了。媒體和球迷們現在擔心歸化球員的機票會變成甩在國足臉上的一記耳光,而身處國足中心的人們卻早就開始關心如何讓歸化政策有一個體面的收場。

在歸化球員們註定退出歷史舞臺的情況下,對洛國富們的使用就需要把握好一個適當的度。既要讓歸化球員表現出歸化的價值,無礙當時決策的英明正確,又不能太過暴露歸化政策的無能,處理好現下和未來的體面。這就非常考驗教練和領導的水平。所以,從競技的角度分析歸化球員的上場下場往往會變成對教練的道德批判。但其實李鐵並非不懂球,國足也不僅僅要講戰術。

我們經常用“歷史遺留問題”此類說辭來遮蔽過去政策的粗糙和低效。在現實生活中,關於歷史遺留問題,無疾而終糊弄過去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結局。不難推測,讓巴西人爲國足踢球必然來自更高層的頂層設計。所以對於李鐵和領導來說,歸化政策正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之一種,洛國富們不是助力也不是遺產,而是一筆要好好處理的壞賬。接手國足的李鐵同時是歸化政策的入殮師。

所以,李鐵說不想討論戰術問題,球迷罵他固執,李鐵說回主場能拿六分,網友罵他裝逼,李鐵說國足主教練只能中國人當,媒體們又罵他不知羞恥,李鐵都甘之如飴,發發朋友圈和微博,表示“足球就是這麼神奇的東西”,“沒有人比我更懂國足和中超球員”。因爲對於李鐵來說,他無需對球迷和媒體負責,而只需對領導負責,爲領導分憂,讓領導滿意。

很多時候,中國足球的工具屬性要更強於競技屬性,既是高層動員基層的工具,也是基層打動高層的工具。高層出題,朝令夕改,基層做題,往東往西。如何讓歸化政策體面收場是李鐵需要回答的一道題,十二強賽就是李鐵的答題過程。不是領導的政策無用,而是我李鐵的水平不夠。就像當初的高洪波一樣,李鐵主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起以有趣對抗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