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明:役期延長提升不了質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指出,如果不能在組織文化、部隊風氣及訓練內容上痛下鍼砭,役期即使延長到2至3年,國軍的戰力也不過是增加了「量」。圖爲國軍聯合入伍訓練的畫面。(軍聞社)

爲因應中共最近的武力威脅,國防部正修法延長義務役期,不過,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指出,如果不能在組織文化、部隊風氣及訓練內容上痛下鍼砭,役期即使延長到2至3年,國軍的戰力也不過是增加了「量」,卻提升不了「質」;同時他也認爲重回徵兵制,要有嚴謹的配套。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將於9月出版《臺灣的勝算》新書,他在自序指出,面對中國的武力威嚇,臺灣不需橫眉豎眼,也不必曲意逢迎,不卑不亢、堅守原則纔是正道;然而欲達成這樣的從容自信,最需要的就是建立既能嚇阻,也能自我防衛的軍事力量。

他指出,現有兩種聲音經常充斥社羣媒體,第一種聲音是所謂的「和平主義」者,避免戰爭,對國防的投資就是對和平的危害;另一種是「愛臺主義」者,塑造抗中保臺的氛圍,不顧臺灣身居弱勢的危險,鎮日嗆聲以對。這兩種對臺灣的安全來說,都是可怕的潛在威脅,「和平主義者」在鼓勵對方動手,「愛臺主義者」則在慫恿對方動手。

李喜明指出,2022年4月14日,烏克蘭在陸岸發射兩枚海王星反艦飛彈,擊沉俄羅斯巡洋艦莫斯科號,此一作戰結果揭示着新的戰爭時代已經來臨。

李喜明指出,臺灣與當前軍事強國的軍隊一樣,都圍繞着戰機、戰艦、戰車等爲中心而打造的,擺脫以載臺爲中心的建軍既是一種觀念挑戰,也是一種文化挑戰,更是一種資源挑戰。擺明的事實是,臺灣註定沒辦法和中國在傳統作戰能力上競爭,不斷提高國防預算並非解決之道,因爲北京也會加碼挹注,最終只會導致臺灣在軍備競賽上失敗。

對於最近熱議的重回徵兵制,他說,重回徵兵制所需的準備工程超乎外界想像,調整期間的兵慌馬亂在所難免,很難期望在幾年內就能夠因此提升戰力、達到嚇阻中共發動武統的目標。

至於募兵制,儘管目前已經開始實施,但少子化招募困難,且使社會與軍隊的疏離感增加,且年輕世代無法接受真正的兵役洗禮,這都是募兵制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