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緊抓改革聚合優勢 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原標題:【理響中國】緊抓改革聚合優勢 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立足區域發展聯動格局,着眼城鄉融合發展趨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爲我們緊抓改革聚合優勢、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提供了科學理路和明晰方向。

統籌城鄉內外因素,推動改革同向用力。推動城市和鄉村互促共融,是產業分工和社會協作深度推進的應有之義,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縱深推進改革的過程,既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過程,也是調動有利客觀條件要素、提升能動意識和創造精神的過程。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四十多年來,我們聚焦城市特點和鄉村實際,既因地制宜又因情施策,在大膽闖和穩步試中逐步走出一條城鄉特色發展的新路;着眼解決人民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既觀照當下又慮及長遠,將改革推進和人的需要連通起來,充分發揮人民在推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點帶面用好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歷史經驗,形成了以人爲本、科學發展、因城施策等理路和方法;將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建設和農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民富裕等結合起來,發揮科技、教育、人才對改革的賦能效用,促進傳統要素和新質要素疊加集成,爲城鄉經濟形態互促、社會交際互融提供了空間和場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結過往經驗、深化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我們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理論和實踐向深度和廣度延展。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到實施精準脫貧方略,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理論與時俱進、亮點紛呈。從實施城市更新到建設和美鄉村,城市改革既有宏觀佈局更有細小落點,農村變革注重理路的科學平實、舉措的得當管用。新徵程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更加需要在集聚各類積極要素、推動改革同向用力上下更多功夫,不斷厚植改革對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效應和集成效能。

集聚城鄉優勢稟賦,推動規劃落細增效。規劃是建設的龍頭。無論是推進城市發展規劃,還是實施鄉村發展規劃,既要在分區、布點、銜接上促進優勢稟賦的聚合展開,也要精細觀照民衆需要、區域特徵、文化傳揚、產業轉型,使規劃體現目標遠景向舉措實景的延展細化。從城市日新發展到山鄉變革創造,四十多年來,我們發揮規劃對城鄉融合發展的牽引效用,既從理念上體現科學的規劃思路,更在行動上提升規劃的精細水平,城鄉規劃同地域經濟建設、社會治理、文化發展等相銜接,在謀勢與謀事中唱好聯動大合唱和發展協奏曲。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融合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美好生活、現代產業體系等緊密關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融合發展,爲進一步做好城鄉發展規劃提供了良好機遇。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有未來。近年來,從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到解決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安居等突出難題,城市規劃更加註重將人的體驗獲得和城市精神塑造結合起來,爲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動能。留存鄉愁傳統味,共繪現代新鄉村。從擦亮古韻新村文化名片到推進數字鄉村規劃,新時代的鄉村規劃更加註重傳統和現代的“雙向奔赴”,科技、文化、人才等要素的融合爲鄉村規劃建設發展更好賦能助力。新徵程上,緊抓城鄉改革新機、做好城鄉發展規劃,需要在破立並舉中促進理念創新和路徑生成地相互促進,持續釋放規劃對城鄉融合發展的觀照效用。

優化城鄉空間佈局,促進建設協同相宜。城鄉建設既要依循客觀規律、堅持系統思維,更要統籌需要可能,發揮最大效益,在因時因勢中推動佈局到建設“點”的結構優化和“面”的環節調適。四十多年來,伴隨改革的漸次展開和開放的穩步實施,我們在探索中形成對建設什麼樣的城鄉、怎麼建設城鄉的體系認知。比如,強調“城鎮化是涉及全國的大範圍社會進程,一開始就要制定並堅持正確原則”,提出“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爲首要任務”,“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佈局,把城市羣作爲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儘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等等。人要在城市落得住,既要提升城市的產業協同和創新能力,構建良好的就業環境和生活氛圍,在發展優勢產業、提高就業質量上穩步推進,也要提升戶籍制度優化、公共服務完善、交通能源保障等的適應配套。鄉村建設大有可爲,要聚焦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文旅業態融合,推動科技、教育、文化等優質資源直達鄉村,做好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形成健康綠色生活方式,充分發揮億萬農民建設鄉村的能動創造。新徵程上,伴隨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縱深推進,城鄉建設要在環節串聯、系統集成、功能優化上緊湊着力、協同發力,確保各環節高標準推進、各鏈條高質量發展。

賡續城鄉治理傳統,提升現代治理效力。推進城鄉治理精細協同,既要着力解決制約城鄉社會發展的突出卡點難點,也要從地方史志、基層實踐等的共向融通中探尋治理的智慧和方法。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從都城營建到鄉村管護,千百年來,中華先民在城鄉治理方面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圍繞農業生產、山河治理等進行了諸多成功探索,聚焦交通、防洪、減災等形成了一系列規則典章制度。立足現代,構建聯動協同、智慧高效的城鄉治理體系,更加需要應對和解決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新情況新難題。以歷史觀現實,謀劃改革的過程也是集聚治理智慧、創新治理理念、形成善治局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從河湖長制實施到鄉村環境綜合治理,從城市各類矛盾化解調處到建設包容友好韌性城市,城鄉治理在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呈現新成效。特別是數字經濟、數據產業、智慧社會等快速發展,爲城鄉高效聯動治理提供了更多支撐和助力。縱深推進改革的過程,既是釋放活力、持續向新的過程,也是集聚特色、紮實提質的過程。置身城市、走近鄉村,口袋公園、數字政務、農家書屋、鄉村綠道,城市和鄉村治理展現新的色彩和更多魅力。從宜居宜業到智慧便捷,推動城鄉精細協同治理,既要厚植科學性、依循客觀性,也要提升人文性、增強能動性,在守正創新、破立並舉中涵育更多循規律、增共情的特色治理案例和高效治理成果。新徵程上,我們要在植根傳統、面向現代中匯聚精細治理智慧,在建機制、揚優勢、補弱環、增效能中持續增強協同治理本領。

暢通城鄉交換流動,放大產業疊加優勢。伴隨市場化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不斷完善,產業的迭代、技術的革新、供求的變化等對城鄉要素交換和流動速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這一進程中,我們把握城鎮鄉村的要素差異和優勢關聯,着力推動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培塑壯大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形成了以城市羣爲核心輻射帶動周邊中小城鎮的發展樣態。與此同時,作爲聯接城市和鄉村的中間紐帶,縣城產業的特色匯聚、縣域經濟的持續壯大爲城鄉產業梯次提質、市場供銷體系聯通注入穩固動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既要立足局部看整體,將縣域經濟置於地域發展和國家經濟發展大局中來審視,也要着眼整體看局部,從全國產業轉型發展和統一市場建設中找準發力方向,在錯位和搶位的聯通發展中提升縣域經濟的創造力競爭力。文旅產業的融合、經濟和人文的互聯、科技和人才的支撐,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從做好“土特產”文章到聚合“山”“海”優勢,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需求,讓鄉村歷史、自然風光、特色民俗等在產業融合過程中活態集聚、多維擴展,培育和孵化更多產業增長點和經濟新業態。將富民惠民作爲鄉村產業發展的價值依循。通過發揮示範帶動、促進利益共享聯結,讓更多小農戶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各環節,使億萬民衆通過辛勤勞作、共同奮鬥共享更多發展紅利。暢通交換流動是產業提檔升級、經濟保持活力的重要依託。新徵程上,我們要在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中蹚新路、出實招,不斷提升產業融合對城鄉發展的能動作用。

(作者簡介:趙晨光,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時政理論採編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