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人才如果不流動,最後留下的都是老白兔

“我們要不斷審視這個人在崗位上合不合適”

今年可謂是人才流動的大年。

國內外都有不少企業出現離職、輪崗、退休等人員變動,比如我們熟知的特斯拉、OpenAI、上汽集團以及今天的主角百度......

近日,在百度新一季度的內部總監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深入討論了組織機構的新陳代謝和人才流動的重要性。

圖源:微博

他強調,只有不斷更新和優化組織結構,才能確保戰略與組織的匹配,並促進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

在這次會議上,李彥宏少見地明確表示出他對公司內部人員變化的態度。

對於輪崗,他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們要不斷地 Review(重新審視)這個人在這個崗位上適不適合,有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能夠放在這個崗位上,確保優秀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事實上,李彥宏不僅是這麼說的,他也是這麼做的,例如百度最近公佈的新一期高管輪崗具體事務。

在百度新一輪輪崗中,原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兼MEG負責人何俊傑調任百度集團代理CFO,而原CFO羅戎將負責MEG。

同時,百度大健康事業羣組(HCG)正式合併至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羣組(MEG)。

圖源:百度官網

李彥宏對這一調整的解釋是,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優化資源的配置。

他說:“今天的 HCG,主要的工作也是在生產內容、跟 MEG 進行協同等等,所以併入 MEG,它的效益一定會更高,資源會有更少的浪費。”

自2011年以來,百度與其他互聯網大廠一樣,開啓了內部幹部輪崗制度。

期間引入了OKR績效管理制度、調整to B組織架構、倡導幹部年輕化等各種方式,以不斷適應變化的市場。

這一點上各家企業大差不差,例如華爲、阿里等大多數科技公司基本上在每兩到三年,都會組織高管之間進行輪崗,以求公司發展的最優解。

至於輪崗的效果如何,咱們作爲外部人士,也只能從公司的財報上見微知著:

2024年中報顯示,百度上半年收入654.44億元,同比微增0.37%,歸母淨利潤109.36億元,同比下降0.9%。

雖說這是輪崗之前的數據,但這也可能是百度在今年發起輪崗計劃的原因之一。

在談到這項計劃時,李彥宏的態度非常堅定:“百度是一家有 20 多年曆史的公司,如果不堅持這樣做,人才沒有流動,最後留下來的可能都是老白兔,都沒有戰鬥力了,那肯定不行。”

他強調,如果公司內部過於講究論資排輩,那麼真正的優秀人才就沒法脫穎而出。

實話實說,這番話本身肯定沒有什麼毛病,甚至非常有道理。

但在這個互聯網大廠員工平均年齡普遍比傳統行業更低的年代,人們好像更關心百度會不會辭掉那些35歲以上的中年人。

因此當李彥宏的這番話被曝出時,網友們最真實的態度是“人才持續流動,就連老灰狼也留不下來。”

但對於百度這樣的龐然大物,的確也必須注重新陳代謝,更別說他們如今正站在大模型與雲計算的風口浪尖上,李彥宏必須看得比我們更加明白,更加長遠。

“人類被替代的都是最辛苦、最艱難的工作”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李彥宏始終保持着樂觀的態度。

前不久,李彥宏在《HBR Live:商業未來》與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對話中,再次談到了AI對人類工作的影響。

他認爲,技術革命會替代最辛苦的工作,產生更舒適的工作,未來10年,人人都將擁有程序員的能力。

圖源:抖音

具體來看他的原話:“每次創新和技術革命發生時,被替代的都是最辛苦、最艱難、對人們來說不是那麼愉快的工作。但技術所創造的新工作,是更舒適、更體面、壓力更小的工作。”

“另一點我想說的是,替代舊工作、創造新工作,不是一夜之間就會發生的。這將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30年纔會逐步實現,人類會有時間爲此做好準備。”

但網友們卻敏銳地發現了其中李彥宏的態度變化。

就在今年7月份,李彥宏在公開演講中還在堅稱AI永遠只是工具,不是人類的競爭對手。

換言之,AI永遠搶不了人類的飯碗。

而如今纔剛剛進入10月,他便已經開始不否認AI會替代部分人類工作的可能性,只是在暗示替代之後,會有更好、更輕鬆的工作誕生。

圖源: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或許他說的真的有那麼些道理,就像他強調,生成式AI具有顛覆性,它將讓每個人都具備程序員的能力。

在他的想法中,可能5-10年以後,如今在大家看來門檻很高的計算機語言、電腦編程等內容,到了那會對每個人來說都能靠着AI輕鬆掌握。

與他對AI技術發展的樂觀相對的是,他更在乎“創新”對人類的影響。

早在去年,他就曾明確表態:“我不擔心大模型會導致人類工作機會減少,人類最大的危險,最大的不可持續,並不是創新帶來的不確定性。”

“相反的,我們停止創新,不發明不創造不進步,按照慣性走下去,所帶來的各種各樣不可預知的風險,纔是人類最大的威脅。”

這番話放到今天而言似乎依然成立。

那就讓我們帶着現實來看——隨着近期科技股的普遍下跌,國內外關於“AI泡沫”的討論此起彼伏。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彥宏在上述提及的對話中繼續輸出自己對此的看法。

他提到,泡沫難以避免,而在泡沫過後,會有1%的企業脫穎而出,爲社會創造巨大價值。

站在李彥宏的視角,科技創新彷彿纔是企業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

他看到的不侷限於是AI技術可能帶來的工作替代,而是它爲人類社會帶來的新機遇和新可能。

AI的發展不是威脅,而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它將推動社會進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不過,要證明他的所言非虛,或許還需要經歷更長的時間才能驗證他的觀點。

百度依然在“掙扎”中前行

對於咱們普通人而言,想要真正與李彥宏產生一定共鳴可能確實有些困難。

但沒關係,我們可以從百度這家企業自身的發展去看看他的答案到底如何。

然而,在李彥宏的樂觀展望背後,百度的表現實在有些“掙扎”。

從輿論和客觀經濟兩個維度來看,百度都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一方面,在曾經的不少用戶看來,現在的百度搜索好像“越來越不好用”。

搜索結果不準確、搜索頁面廣告氾濫等等,這些都讓用戶感到使用體驗直線下降。

而現如今隨着大模型技術的不斷髮展,AI搜索的興起似乎意味着傳統搜索模式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財務狀況方面,百度依然面臨着嚴峻的考驗。

簡單總結來說,儘管百度在AI領域投入巨大,但至今未能成功構建起穩固的“第二增長曲線”。

據百度2024年Q2財報數據顯示,百度總營收339億元,其中線上廣告業務收入爲192億元,佔比56.6%。

如今的百度,營收依然高度依賴以搜索爲基石的核心業務,例如傳統的在線廣告業務。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爲當年“BAT”三大巨頭之一的騰訊,其業務線更加均衡,增值服務、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多線並進,營收佔比更加健康。

具體到數據,騰訊在Q2同一時期的總營收達到1611.2億元,增值服務營收788.2億元,佔比接近一半,網絡廣告營收298.7億元,佔比不到20%;

此外,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504.4億元,佔比31.31%,已然成爲其營收的另一大支柱。

這樣的對比之下,百度與騰訊之間的境遇彷彿天差地別。

李彥宏的樂觀態度和百度的現實挑戰之間,也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這或許也是在提醒百度,當他們反覆強調技術創新的同時,需要更加關注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

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新的增長點,重塑昔日的輝煌。

作者 | 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