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西二旗新卷王

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科技賽道已經談AI色變。看上去所有的故事都講不通了,明星公司動不動就燒個上百億,一番操作下來年終盤點要淨虧幾十個億。

誰也無法改變這樣的局面,直到2023年。

那是農曆兔年春節過後的第一週工作日,北京西二旗傳來了一聲吶喊,一則“百度是現階段國內最有能力推出ChatGPT競品”的消息引爆了二級市場,百度股價枯木逢春。

“高層下了死命令,要在一個月內看到產品”,據當時百度內部人士稱,百度CTO王海峰親自下場擔任項目總指揮,李彥宏本人則每天夜裡都要和項目組負責人開會。

自那之後,西二旗勞模的稱號,就從雷軍變成了李彥宏。在過去的365天裡,大概是李彥宏all in AI這些年以來,跑得最快的一年。

01、快魚吃慢魚

遙想當年創辦BAT的三位大佬,論今日的勤勉程度,李彥宏肯定是遙遙領先的。

放出豪言僅一個半月後,一場略顯倉促卻足以讓人激動的發佈會,在百度科技園的標誌性建築“揮手點江山”報告廳展開,李彥宏一襲標誌性的白色襯衫,略顯緊張地發佈了那個當時最接近ChatGPT的產品——基於百度新一代大語言模型的生成式AI 產品“文心一言(ERNIE Bot)”。

“(對標ChatGPT的產品)全球大廠還沒有一個做出來的,百度是第一個。”李彥宏的興奮、激動與自信,幾乎全都寫在了臉上。2023年7月,文心大模型發佈3.5版本,10月發佈4.0版本,2024年1月,文心一言宣佈用戶數破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企業競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比競爭對手更快地做出決策,很可能你就贏了!”

▲(2023年3月16日李彥宏於文心一言發佈會)

李彥宏說的一點錯都沒有,到2023年下半年時,市面上的大模型數量已經超過200個。

其實這一年,百度不止文心一言項目組很忙,各個業務線的老大也很忙。

相傳百度內部員工在向李彥宏彙報的過程中,表示要積極“接入”大模型,結果換來了李彥宏一頓批評。在那之後,李彥宏首度在公開場合強調: 百度要做第一個把全部產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他反反覆覆強調,“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構”。

甚至在百度內部中層幹部以上的季度會,還有與數萬名員工面對面的線上直播會上,李彥宏都在反覆強調這一觀點。

到了年底,他喊話的頻率越來越高。核心要義直指一點,“我確實覺得,好幾百個基礎模型,這是對社會資源巨大的浪費,更多的資源應該放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上”。2023年12月,在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對話中,李彥宏如此表達。

“過去這一年的時間,媒體、社會、公衆,主要的興奮點還在基礎模型上,沒有轉到AI的原生應用上,我多多少少有點着急。”

02、十年小步跑

李彥宏也不是一直這麼着急,畢竟在對AI進行投入這件事上,他已經小步慢跑了十年。

2012年,44歲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第二次蟬聯內地首富“寶座”,以102億美元身家穩坐福布斯富豪榜第86位。

但富有如他,在與谷歌、微軟、Deepmind競購美國AI學者傑弗裡·辛頓團隊事件中,還是以一個十分無奈的理由遺憾惜敗。

根據美國作者凱德·梅茨的採訪,在這場競購中,李彥宏展現出了十足的重視和誠意:不僅最先拋出橄欖枝,還派遣時任百度多媒體部負責人餘凱遠赴美國一家賭場酒店參與現場報價,出手十分慷慨。

拿下辛頓團隊的谷歌,後來打磨出震驚全球的阿爾法狗、一躍成爲了全球AI產業的領頭羊。而李彥宏與其率領的百度,則數次扮演了追趕者的角色。

其實在此之前,李彥宏已經“慢悠悠”地搭建了一支AI研究的可用之師,並在之後十餘年的時間中招徠不少能人志士。

幫助李彥宏赴美參與收購辛頓團隊報價的餘凱,堪稱百度AI的第一位“關鍵先生”。

如今的餘凱,是50億美元估值“獨角獸”、邊緣AI芯片公司地平線的創始人。但在十餘年前,深度學習尚顯邊緣,餘凱在商業市場也還未聲名遠播。

▲(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餘凱)

在慕尼黑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後,餘凱曾先後在微軟、西門子工作,隨後在美國NEC研究院擔任部門主管。一次偶然的機會,求賢若渴的李彥宏與餘凱進行了一次面談,隨後向後者拋出了橄欖枝。

餘凱就此結束硅谷生涯,在2012年4月歸國成立百度的多媒體部,負責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的相關技術研發。

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由李彥宏親自掛帥院長,餘凱出任常務副院長。某種程度上,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餘凱的重要工作內容都是幫助百度IDL虹吸人才。對此李彥宏也十足支持。

一個例子是,某次餘凱提起了自己在NEC研究院的同事、前Facebook資深科學家、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徐偉。李彥宏馬上問如何才能把後者吸引到百度,餘凱半開玩笑地回道:“你得請他吃飯才行。”

李彥宏當即讓餘凱邀請徐偉回國,並安排了對後者的招待。就此,徐偉在2013年9月加入了百度IDL。

不止如此,在餘凱的引薦下,原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張潼加入百度,擔任IDL副院長和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微軟機器人項目組成員倪凱成爲了百度無人駕駛、無人飛機項目的負責人;微軟研究院成員顧嘉唯出任百度主任研發架構師、首席設計師…

更讓整個AI界震驚的是,2014年5月,經過餘凱介紹,學界泰斗、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前谷歌深度學習團隊領導人吳恩達也重新“出山”,任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IDL。

至此,百度堪稱擁有了一支全球最強的AI之師,而餘凱所代表的也不再是少數派圈子。沒人會懷疑,這是一段相互成就的佳話。

2015年,也是吳恩達加入百度約一年之後,餘凱宣佈將離開百度、創辦邊緣AI芯片企業“地平線”。此時的他已然成爲圈內名人,只需振臂一呼,人才、資本就趁勢而來。

餘凱本人曾經回憶道:“(地平線)第一輪融資的時候,我連BP都沒寫,投資人就把錢送過來了。”而後來加入地平線擔任AIoT產品線總經理的王叢則曾在一次小範圍溝通時講道,自己後來在2018年加入地平線,一大原因正是“餘凱在圈內很知名”,相信餘凱的創業選擇。

在人工智能賽道,餘凱先跑起來了。

但百度也在加速,推動加速的人,正是2017年1月加入的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當時其負責最爲重要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加入之初,李彥宏曾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來形容陸奇的重要性,也爲百度AI人才帶來了內部分歧。

有人說,百度AI的“新代言人”陸奇代表着產業派,而“舊代言人”吳恩達代表的是學術派。陸奇加入僅僅兩個多月後,吳恩達官宣離職。同時,原本吳執掌、獨立於業務線之外的IDL也被“收編”,成爲了陸奇手下五大業務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雖未等來人工智能的iPhone時刻,但當時加速產業化的AI帶領着百度重回中文互聯網的強者陣營。

2018年初,李彥宏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內文如此寫道,“當下的中國已經令硅谷失眠”。

03、競賽開啓

在歷經變化的那些年裡,對於AI,李彥宏從不吝於展現出十足的興趣,但又以十分理性的態度計算着投入產出比。

“我覺得人工智能這個機會是我的,我既喜歡這個東西,又擅長這個東西。”在自己2017年出版的書裡,他如是寫道。

但在2018年1月講道自己爲什麼不提All in AI時,他又講道:“我講話喜歡留有餘地,大家不能說百度所有的資源都去做無人車、度秘了,其實不是的,我們大多數的資源可能還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上”。

新興技術佈局與業務盈利現實之間,很長時間之中成爲了一道難以平衡的難題,也是百度AI戰略一度並不快的原因。

直到時間的齒輪再轉動到2023年,新一輪浪潮興起,ChatGPT代表的空前機遇翻涌下,李彥宏終於不再掩飾自己對AI的野心。而讓李彥宏感到極度興奮的最核心原因,這是一次通用性的機會,業內稱之爲“智能涌現”。

2023年9月,李彥宏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Open AI CEO薩姆·奧特曼等被評爲全球AI領袖,又一次跑在了全球前列。

▲(左-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右-特斯拉CEO馬斯克)

即便百度已經跑得足夠快,他依舊覺得百度“慢半拍”。

“大公司代表落後生產力,千萬不要看大公司在幹嘛,因爲大公司反應都是慢半拍的。我天天在內部講,要去掉肌肉記憶,一定要改,一定要擁抱新時代”。

新一年伊始,他似乎已準備好了繼續奔跑在AI原生應用的戰場中:電商成爲了他格外重視的場景賽道。有消息稱,1月份李彥宏更新了自己的2024年OKR(目標與關鍵結果),其中電商被排到了更前列的位置,並被要求實現跨越式發展。

早在2022年下半年,ChatGPT剛剛興起時,百度就成立了電商事業部,渴望藉助AI,從過往優勢領域拓展新的應用場景。

面對大模型這個百年難遇的藍海市場,李彥宏顯得全情投入。

在這個新戰場裡,他還將與自己曾經的不少對手“狹路相逢”。曾經與其競購辛頓團隊的“強敵”微軟、谷歌,在大模型研發上仍佔據着先發優勢。

而百度AI曾經的“靈魂人物”陸奇曾公開判斷,大模型是平臺型機會,市場巨頭間必將有一戰:“這是一場激烈的競爭平臺之戰,未來一個體量很大的公司。在這個領域競爭是無比激烈。The price is too big(代價實在太大),錯過太可惜。再怎麼也得試一試。”

面對大模型的未知與危險,李彥宏似乎已經做好了準備。

參考文獻:

《深度學習革命》,凱德·梅茨

《硅谷NEC Lab往事:將中國企業拽進AI時代的人》,雷鋒網 李梅

作者 | 董溫淑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解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