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耶秦簡 帶你穿越大秦帝國

這枚秦簡上記錄的是九九乘法表。

寂靜的裡耶古街,民國時期曾一度繁榮。

裡耶秦簡博物館入口處,刻意營造出穿越時空的感覺。

即便是在節假,裡耶的遊客遠不如鳳凰等地,但這裡曾有的風景世態極爲豐滿厚實,且早已被壓縮在2000多年前的文書之內。

龍山裡耶古城和秦簡是「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被譽爲「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至今,裡耶出土的秦簡尚未釋讀完畢。

一座完好的城池

位於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裡耶,在土家語中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

據史書記載,裡耶於清康熙年間始建街道和碼頭,雍正年間設置裡耶塘,並逐漸成爲集市。它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爲「湘西四大古鎮」。

2002年的那次考古挖掘,揭開了這座千年古城神秘面紗:古城臨酉水河而建,南北長210公尺,東西寬120公尺,面積2萬多平方公尺。城牆、城壕、水井、道路、官署等結構和佈局都很講究,是一個完整的古城結構系統。而出土秦簡的水井,就位於古城遺址當中。

在以水路爲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裡耶是中原通往大西南的黃金水道,戰國中期,秦楚之間展開大規模戰爭,那時的裡耶,時而屬楚,時而屬秦,甚至出現過「朝秦暮楚」的歷史局面。這座古城曾是秦楚爭霸的戰略要衝,是秦王朝政權建立後洞庭郡的治所,同時也是屯兵重鎮,是通達和鎮定西南的橋頭堡。

秦時明月猶在,秦人何處尋蹤?據裡耶秦簡記載,裡耶是洞庭郡下轄遷陵縣的縣治,遷陵縣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時有55534戶,共30多萬人,秦代全國僅2000萬人,地處秦朝邊區洞庭郡下屬一個縣的人口數,竟佔全國人口的1/70,可見洞庭郡在當時是屬於地廣人多的大郡。

古井中的秦朝

一次偶然施工,在一個深達17公尺的巨大水井中,出土了3.6萬枚秦簡!這是繼秦始皇陵兵馬俑後,中國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湖南考古所研究員張春龍根據文字判定,出土的這些竹簡全部來自2200多年前的秦王朝。

這口井發掘的3.6萬多枚秦簡,總計20多萬字,是20世紀中國秦簡出土總數的7.5倍。

「秦王朝短短十五年,留下的史料很少,這次發現的秦簡就顯得尤爲珍貴。最關鍵的是在隨後的解讀中發現,秦簡內容包羅萬象,大到中央政令、官吏的任免、軍事物資的調配,小到村邑負責人里長和郵差的任免、村口渡船的添置等,多爲秦朝官署檔案,對研究秦王朝的政治經濟有重要價值,因此該井被稱爲是『中華第一井』。」張春龍表示。

2010年開館迎客的裡耶古城(秦簡)博物館,是大陸唯一的一座秦王朝歷史文化專題博物館。在主展區陳展的200多枚已被專家解讀的秦簡牘,內容涉及秦朝的社會、政治、軍事、宗教等各方面,全方位展示秦帝國行政運作及帝國邊陲縣邑的社會百態。

博物館負責人介紹,館藏的「九九乘法口訣表」、「遷陵以郵行洞庭」簡牘乃是鎮館之寶。

「借我一天,爲你穿渡千年!」從博物館出來,短短几個小時,竟讓人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