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新設「國際事務處」 游錫堃:讓臺灣民主傳到世界各角落

立法院長游錫堃在今日上午的揭牌儀式期許說,盼持續和外交部及僑委會攜手合作,深化我國外交佈局、厚植國際友臺力量、擴大國會外交效益,讓臺灣的民主傳揚到世界各個角落。(立法院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

立法院新成立「國際事務處」,加強國會外交,立法院長游錫堃在今日上午的揭牌儀式期許說,盼持續和外交部及僑委會攜手合作,深化我國外交佈局、厚植國際友臺力量、擴大國會外交效益,讓臺灣的民主傳揚到世界各個角落。

揭牌儀式與會者包含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朝野黨團總召、外交部次長李淳、僑委會副委員長阮昭雄等出席掛牌儀式。首任「國際事務處」處長從外交部借調,由前外交部公衆外交協調會副參事的林晨富擔任。

游錫堃說,本屆國會外交雖然遭遇到疫情的挑戰,成績卻仍是亮眼的。截至今年8月底止,包含捷克參、衆兩院議長、瓜地馬拉總統蒞臨立法院議場演說等活動,合計接待了38個國家、114個訪團的1386位來賓,成果豐碩。

游錫堃也細數,自去年7月疫情趨緩算起,至今1年內,他率團出訪了5次,其中,捷克、立陶宛、法國等3國國會都以等同邦交國的規格禮遇接待,創下國會外交多項「新紀錄」,意義重大。

除了歐洲外,他也帶領訪團前往日本、美國,受邀到美國宗教自由峰會、華府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說,深化臺美交流。另外,立法院72個陣容堅強的聯誼會,在去年疫情緩和及委員們努力下,恢復和各國國會議員的交流或互訪,有助於雙方情誼的增進。

游錫堃認爲,在國際上,有許多臺灣行政官員走不進去的地方,國會外交確實可以彌補不足。爲了因應國情趨勢,今年5月12日第10屆第7會期第11次會議,在朝野黨團委員一致支持下,三讀通過《立法院組織法》修正案,增設「國際事務處」,5月31日總統明令公佈。

他期許,展望未來,「國際事務處」將專責於立法院「國會外交」、「僑民僑商服務」、「國際智庫」、「國際組織」、「國會友好組織」等5大領域,協助整體規劃國會外交政策,統籌國會外交資源、各國國情資訊、國際人脈資料庫整備及資源運用,也將持續和外交部及僑委會攜手合作,深化我國外交佈局、厚植國際友臺力量、擴大國會外交效益,讓臺灣的民主傳揚到世界各個角落。

遊也強調,臺灣民主百年追求,今年適逢治警事件100週年,也是民主國會卅週年的重要紀念,在這意義非凡的一年,國際事務處的誕生,將爲臺灣國會再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