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咖啡”的重點當然不在栗子,而在於那片懸浮楓葉背後的故事

近幾年,成都咖啡店以驚人的速度持續生長,遍地開花。無論是商業品牌店、社區精品店或是線上快銷店,都以不同的姿態詮釋着成都年輕人“no coffee no life”的嶄新態度,而情懷類的社區小店在繁榮的潮浪中匯成涓涓細流,聚合成城市的“世外桃源”。

從光影斑駁的玉林西路出發,一路上許多臨街店鋪,像是一枚枚閃耀的銀幣在陽光下蹦發出清脆的聲響,這是成都擲地有聲的生活日常。穿越潮人唱片店、精緻中古店,下一個街道就直達小賣部、蒼蠅館、五金店,屬於成都的明媚在街頭緩緩展開。

01.

“芳草街什麼時候有店鋪

我們就什麼時候開”

第一次去Familiar,是在今夏五月,之前就有所耳聞,這是一家開業不到半年,就衝上武侯區大衆點評榜首的咖啡店。那天下午人特別多,我和朋友發現沒位置正準備離開時,遇到主理人猴子,他說不介意的話你們可以進去坐。他示意最裡面一個房間,並解釋道這個地方是他們團隊工作室,可以在這歇歇腳、喝一會咖啡,稍後再換出去,就這樣,我們誤打誤撞走進了Familiar最核心的區域——老闆辦公室。

期間點單時,猴子很耐心給我們講解了飲品口感,一杯清爽的梅子冰美式順滑上口,脆而冷冽,朋友那杯草莓dirty則混雜着髒與甜,是舌尖上的“戀戀筆記”。

好友第一時間拋出話題,提到牆上的插畫,猴子很熱情地給我們介紹他的團隊成員,包括那隻叼着子彈的烏鴉。問起爲什麼起名叫Familiar,他打開話匣子,從命名故事聊到設計工作室以及團隊只招火象星座的奇葩要求,我和朋友聽得入神,他轉身遞給我們兩張可愛貼紙,說問到取名這樣的問題會得到隱藏彩蛋。儘管只是很小的一個禮物,卻能感受到Familiar的一份妥帖心意。

後來很多次向朋友推薦這家寶藏小店,偶爾在街上遇到戴着他們家口罩的陌生人也會投以莫名的親切感。適逢Familiar成立一週年,編輯部也有幸和猴子聊了聊社區咖啡店的那些小事。

獨立品牌的創始語境,始終脫離不了主理人的個性表達。Familiar創始之前,猴子從事着園區運營的工作,每天沉浸於商務場景,尋着一條軌跡徑直向前,使他漸漸意識到這份工作與他原本的性格相悖。果斷離職後,他重啓、開機,創立了設計工作室和咖啡店,嘗試在商業和自我的縫隙間,尋求一個自洽的位置。

所以,可以常從猴子口中聽到“佛系”、“隨意”、“及時行樂”這樣的詞彙,也能理解他爲何要在店裡獨享有一個“豪華”辦公室。先向內,安頓好自己,把自我舒服地表達出來,再去鏈接一小部分同類,這是小衆商業啓始原點,可貴之處就在於這一點點自覺的“酷”和祛魅的“趣”。

“和熟悉的朋友玩在一起”是Familiar創始初心,隨機到來的rapper讓這裡保持了一種張力,Club文化、街頭潮流、Hip-Hop在此碰撞,用無拘無束的姿態詮釋着濃烈炙熱的生活態度。

“我們認爲只有玉林才適合我們的風格”,敲定品牌名後,他們在芳草街開啓了地毯式搜索,至於玉林那麼大爲什麼一定要在芳草街?猴子解釋道“Familiar Coffee英文縮寫是FC,芳草街簡寫也是FC,我們預先就埋好了這個梗,只等芳草街什麼時候有店鋪我們就什麼時候開”,像這樣無厘頭的妙趣在Familiar的“腦袋”裡總是層出不窮。

02.

比咖啡出品更早一步的

是咖啡師的情緒洞察

走進Familiar,你很難用一個詞準確定義它,一切似乎都處於矛盾中。

室內裝修延續了老玉林的“舊”,居住區和商鋪相結合,讓人如同在自家客廳一樣鬆弛,而混搭的風格編織出時髦的“新”,山系戶外椅、吧檯霓虹燈、老闆工作室、飛機艙廁所.....那感覺像是觸摸到了一團毛絨絨的線球,但你永遠找不到線頭在哪兒。

一個像菜市場的「口袋公園」

最初Familiar也定位過目標消費羣,但落位於開放式的玉林社區,既定的消費畫像就失效了,一個撕開的圈層裂口彙集了八方來客。

某個明媚的下午,坐在戶外長椅上的老爺子正在看報喝咖啡,四個西裝革履的商務精英對談業務,門口那個點了杯熱巧的小女孩,在邊寫作業邊等媽媽下班,靠窗旁還有兩個女孩在拍照打卡。那些不定時出現的“非咖啡羣體”以更隨機的方式描繪着Familiar的波譜風,徑直走向吧檯來接開水的環衛阿姨、坐在外擺區曬太陽擺龍門陣的嬢嬢、只愛綠茶不愛咖啡的衚衕大爺以及擠進工作室來看動畫片的小朋友......

在這裡,咖啡店的“第三空間”被重新定義,一個“像菜市場的口袋公園”或許能更好描述在Familiar的狀態,輕鬆、友好、自在以及吵吵鬧鬧,就是Familiar的日常主題。

「你看起來很眼熟」

Familiar Coffee常被叫做“眼熟”、“熟悉”,Slogan“You Look Familiar”一語道破了品牌自來熟的性格,而這種親切的好感也持續貫徹在他們的服務細節,和客人的相處方式中。

比咖啡出品更早一步的,是咖啡師的情緒洞察。招牌Familiar Coffee是一款盲盒咖啡,咖啡師會根據客人的點單狀態製作不同的風味,如果客人進來是比較開心的,就會選用偏花香的風味,如果是喪喪的表情,就選偏甜的風味,一杯自帶情緒的“咖啡特調”,用具體的芬芳給客人帶來了感官慰藉。

而猜中熟悉客人今日想喝的飲品,和他們閒聊最近的天氣,給走累了在戶外椅上歇歇腳的小朋友遞出五彩糖果,關照來店可愛小狗的飲水量,會讓人很想去體驗Familiar店員的一天。

Familiar以特有的圈層暗號,吸引着一羣興趣同類。羣成員每天在羣裡上演“排隊復讀”的戲碼,以同頻共振的小小能量穿透了信息繭房,用無厘頭的方式輕輕推開了社交的門。

“入羣的小夥伴一是來了五次以上的人,二是看這個人投緣,就把他們拉進來了。進羣后就是尬聊,我們這個羣早上不聊天,晚上不聊天,就只有下午那一會兒所有人進來,跟一句很炸的話就開始排隊復讀,有時候我們把無厘頭的點傳達到我們客人身上了,他們也接受。”

——猴子

一家終端實體店,無論如何都會面臨一些未知客訴,Familiar如何解決?真誠相待也許是最優解。仔細翻閱大衆點評,會發現他們很用心地回覆每一條評論,重視每條差評的溝通空間,給顧客更多嚐鮮可能,“我們認爲客觀評判一個咖啡店好壞,至少要嘗試三次以上”,猴子這樣說道。抱着這種謙遜、柔和和底氣,Familiar讓很多差評消費者也成了回頭客。

03.

“栗子咖啡”的重點當然不在栗子

而在於那片懸浮楓葉背後的故事

最新上架的菜單,在時令中變換口感,掀開了Familiar故事新篇。

“熟悉三口雲南”用不同口感詮釋了雲南單品豆的豐富層次,以創新形式爲國產咖啡豆正名的同時,滿足了咖啡重度愛好者oversize的需求。以設計工作室zeedo命名的咖啡,用花椒、芝士、黑糖加堅果的混搭口感充分演繹了設計妙趣,獨屬於創意人的靈感在舌尖上解碼。按照Familiar的出品套路,“栗子咖啡”的重點當然不在栗子,而在於那片懸浮楓葉背後的故事:團隊在加拿大BC省Yukon地區發現一種栗子,那種厚重和甘甜讓他們回國後也久久不能忘卻,於是團隊在玉林紅旗超市旁邊的超市,買了栗子做成了這杯咖啡。看到這,大概能理解“無厘頭”爲什麼刻在Familiar的基因了。

就像他們冬季的熱可可,不叫熱可可,而叫“2022年11月1號傍晚下着雨,只有12度,我太冷了,我想來一杯咖啡店裡的熱飲,但是又不能帶咖啡因”,如果不按照着這句王家衛式的臺詞念出名字,那麼這杯熱可可大概與客人無緣。“熟悉茶椰”保持一貫的治癒細節,仔細看產品介紹卡上那個圍繞茶杯跳舞、肚子很大的火柴人,其實是位孕婦,這款不含咖啡因的飲品也特別關照着一羣人的味蕾。

跳脫於常規的咖啡,Familiar帶着一種獨特的幽默和親切,用小店故事創新咖啡口味,融化了冬天所有的無趣。

04.

Familiar的最終目標:

成爲一家純創意輸出的機構

合拍的Family

如果說小興趣商業是一個人內在的光,那麼相似的人羣聚攏在一起就形成了光源。

Familiar招聘裡備註了只招射手和雙魚的要求,但也有人不是這兩個星座,憑着一腔熱情而應聘成功,儘管主理人強調說,“從大數據上來看,這兩個星座確實和Familiar很合得來”。聊起團隊,猴子拉扯的毛衣袖子終於放鬆下來(談話間他總是捏住袖口不自覺地撩着額前那縷捲髮,大概是害羞的緣故),像是舉着一臺家庭錄像機,生動展示着每個成員的閃光點。

更多趣味,潛藏在他們組織日常裡。每週一的頭腦風暴攪動着創意的漩渦,新品、活動、選題由此生髮;吧檯每日有序的輪班“顛勺”,讓每一個成員都發揮出了精彩;而寫進計劃的“外賣Tony模式”(在點單欄裡面加入咖啡師的名片,寫下他們擅長的單品)讓客人從咖啡師的簡介中感受到人的創作,而不是流水線上冷冰冰的電子訂單。

此外,Familiar複合業態裡還融合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有人專注烘豆子、有人熱衷於做冰淇淋,還有人持續創新甜品,每個人各就其位,默契的像是一支樂隊,演奏出這條街道的流行樂。

而提到Familiar給人的視覺印象,四個火柴小人總在腦海裡揮之不去,這些層出不窮的視覺產出一直是zeedo設計工作室在支持。Public Life是他們喜歡的,因此連廁所讀物也帶有他們獨特的風格,他們不吝於表達,口罩、貼紙、紙杯、街道的藝術小裝置皆可以成爲手中的畫筆。由這些日常、公共、怪誕的審美創意組成的咖啡文化,將Familiar獨有的氣質顯現了出來。

談到設計工作室和咖啡店的依存關係,猴子認爲,設計在給咖啡店澆水賦能的同時,咖啡店也給設計提供了靈感樣本和理想實驗地。

服務溫度、成長時間和管理半徑

需把握得恰如其分

從功能性飲料到日常飲品,咖啡的需求量、品質感都在不斷提升,附屬的社交屬性也愈發強烈,看重咖啡的市場前景,獨立小店更篤定的是這一小杯所泛起的文化漣漪。紮根社區,在熟悉的街道抵達一種人情共識,以玩樂的態度結識一羣可愛的人,是Familiar正在做的事。

“我認爲社區咖啡是從一個區域出發,通過自己的文化去輻射一羣人。做社區咖啡的人都是以咖啡爲一種載體,一種認識大家的工具,剩下就是傳播他們自己好玩的文化。Familiar在社區咖啡裡同樣是以熱愛咖啡爲興趣去做自己的文化。”

——猴子

這一年,面對接踵而至的高溫限電、疫情閉店等打擊,實體業在以更快的速度重新洗牌,如何在激盪的商業環境裡自處?Familiar有自己的思考:“品牌成長的前三年就是就是養客人、養團隊、養一切,我們想盡量走得慢一點”,因此就算遇到不可抗力導致閉店,團隊也在家覆盤總結、處理客訴、研發新品,爲下一次啓程積極蓄能。在Familiar的經營規劃裡,服務溫度、成長時間和管理半徑都要穩穩拿捏。

因此無論體驗型的商業載體是什麼,咖啡、時裝、音樂還是美食,它們都指向一個終點——生活即文化,Familiar以創意的內核穩定內容生產,爲小衆商業提供了另一種答案。

比起商圈品牌店,我可能更喜歡社區小店的氛圍,比如和好久不見的朋友去喝個下午茶,把醞釀許久的碎碎念一次性傾吐,或在一個暖陽冬日,坐在外擺區去看落葉發一會呆,亦或者把自己從書桌“移植”到咖啡店,全情投入到一個陌生環境“生長”出新的文字。

Familiar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目的地,它提供的不止是一杯咖啡,更多的時候還是一段情緒的休止符。在外賣如此便捷迅疾的時代中,Familiar以敞開的櫥窗、柔和的奶泡和親切的問候爲都市人提供着一隅治癒地,當你想要填補疲倦的心胃之時,街角那裡一切如常。

“歡迎光臨”

“請給我一杯熱可可,偶不,是2022年11月1號傍晚下着雨......”

有點編輯部出品

總編 | 豆沙

編輯 | 可頌

設計 | 果子

攝影|小夫

本文素材爲有點編輯部原創出品

部分圖片爲品牌方提供

如需引用請後臺私信獲取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