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兩億對兩百億的高下

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人工智慧(AI)模型。(路透)

DeepSeek撼動全球,主要是它繞過使用巨資及先進晶片堆疊出算力的傳統思路,僅花了約臺幣兩億元,即開發出足與OpenAI匹敵的產品。這也讓剛宣佈投入五千億美元打造AI大基礎建設的川普感到難堪。

第一時間,數發部也被掃到「颱風尾」。網民直言,大陸找了幾個天才,用臺幣兩億元煉成DeepSeek;反觀臺灣前「天才IT大臣」唐鳳,用兩百億堆砌豪華數發部,卻只開發出「點面線」App。

與此同時,OpenAI大股東微軟,包括股價一度重挫的輝達,都在相關產品中加入DeepSeek-R1,讓客戶可以用來設計和管理AI程式。但一傳出OpenAI指控DeepSeek盜用模型,美國海軍及我數發部便立刻發表聲明,要求大家避用。當唐鳳以低階手段讓DeepSeek繞過自我審查談六四事件,讓一堆青鳥嗨翻天,卻也反證了它的開放性。

討厭DeepSeek的人可以找到各種理由貶抑它,卻無法回答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爲何對岸能開發出開源及開放模型,且幾乎免費;美國AI產業卻在構築資本及技術壁壘,並唯利是圖?

當對岸兩億的DeepSeek讓美國科技巨頭顫抖,而我國兩百億「點面線部」卻只能選擇當只鴕鳥或站在巨人陰影底下,失去小龍的靈動。如此,如何面對AI發展的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