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大法官釋憲廢死,是小英送賴清德的大禮

新手總統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拒絕受理暫停阿拉巴馬州死刑犯的處決,日本京都地院判決造成卅六死的縱火案兇手死刑,我國最高法院對釀成四十六死的城中城縱火者則僅處以無期徒刑。也是同時,我大法官決定受理死刑是否違憲案,並將開庭辯論時間訂在新舊總統交接前夕。值得玩味的是,釋憲結果出爐卻是在新總統上任後,可以說,這就是蔡英文送給賴清德的就職大禮。

蔡政府中不少是主張廢除死刑的法律人,或曾參與搶救死囚的社運人士,蔡總統提名的多位大法官都曾公開支持廢死。去年法界即盛傳,大法官要在大選後、新總統就職前處理廢死的爭議。果然,選後不久,大法官即宣佈在四月廿三日舉行言詞辯論庭,就卅七名死囚聲請死刑是否違憲案進行辯論。

依《憲法訴訟法》規定,辯論後三個月內,必須做出判決,最多可延長兩個月。亦即,無論大法官在七月或九月公佈結果,都在幫新手總統賴清德清理憲政障礙。

可議的是,有五名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今年十一月任期屆滿,應由賴清德提名新人選。但這些主張廢死的大法官,和聲稱要與蔡總統「同進退」並已陸續開始辭行的院長許宗力,卻選擇在屆退前夕敲定死刑存廢,其結果自不難預料。而其後果,則要由全民承擔,包括八成八反對廢死的民衆。

大法官羅列的辯論爭點包括:死刑是否違憲,有無取代死刑的制裁手段或其他配套,適用死刑犯罪類型是否應限縮,死刑審判過程及宣判後應有哪些配套才符合憲法正當程序的要求等。由此,幾可預料,其判決不是直接宣告死刑違憲,也會要求死刑判決程序應有更多配套,乃至臚列長篇立法指導。不論結果爲何,目前卅七名待槍決的死囚,都可望獲得重新審理,也有機會重返社會。

臺灣死刑存廢問題已長達數十年。民進黨黨綱行動綱領即包括要廢除死刑,陳水扁上任時便宣示推動廢死,其法務部長陳定南更宣稱要在三年內廢除死刑。陳水扁任內未能兌現廢死承諾,但透過修法讓每年判死案件大減,更訂出死囚槍決前的再審覈規定。馬英九任內,法務部長王清峰因拒絕執行死刑而去職,接任者迅速批准槍決令以平民怨。蔡政府任內,法務部長邱太三因拒配合民間要求執行死刑等因素請辭;接任的蔡清祥,上任四十六天後批准蔡政府首分死囚執行令,第二次批准執行在二○二○年四月,對象爲在除夕夜縱火燒死親生父母等六名親人的翁仁賢。

亦即,我國已近四年未執行死刑,最高法院更連續三年「零死刑定讞」判決。人權團體透過爲死囚不斷聲請非常上訴、再審、釋憲等方式,技術性擱置死囚槍決,達到邁向實質廢死的目標。但蔡政府以拖待變,卻怠於規畫配套措施,已有三名死囚在此期間死於獄中。

蔡總統八年前的就職演說高調稱,「我們的司法已經失去人民信任」、「我們的社會安全網還有很多破洞」,因司法不被人民信任、無法有效打擊犯罪,失去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功能。她還說,司法必須迴應人民的需求、司法改革是要全民參與的改革。然而,臺灣有八成八的民意反對廢死,她卻毫不在意這項民意。

那麼多民衆反對廢死,主要在於治安欠佳,社會倫理又日漸敗壞,兇殘刑案層出不窮。蔡英文任內無法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原因在此。她所提名的大法官,有三人要回避這次釋憲,等於七名大法官即可定奪我國死刑存廢,他們會考慮國民的感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