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5年軌交投資超800億 軌道上的長三角加密成型

大陸澎湃新聞6日報導,在滬蘇浙皖,鐵路建設工地星羅棋佈,新建鐵路縱橫交錯,鐵路基礎建設投資連續5年超過800億元(人民幣,下同),高鐵營業里程突破6000公里,已成爲中國高鐵網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區之一。圖爲衢寧鐵路開通運營。(新華社)

大陸澎湃新聞6日報導,在滬蘇浙皖,鐵路建設工地星羅棋佈,新建鐵路縱橫交錯,鐵路基礎建設投資連續5年超過800億元(人民幣,下同),高鐵營業里程突破6000公里,已成爲中國高鐵網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區之一,「軌道上的長三角」加密成型,爲區域經濟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報導稱,9月27日,衢寧鐵路開通營運一週年。一年前,衢寧鐵路開通結束了浙南4個縣市不通鐵路的歷史。

滬蘇浙皖四省市發展水準不一,各省內也有一些相對發展較爲緩慢地區,如蘇北、皖北、浙西南等。這些長三角地區發展「窪地」受限於交通閉塞,守着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礦產資源等「金娃娃」,卻過着窮日子。

地處皖西北的阜陽臨泉縣,有着230多萬人口,曾因沒有鐵路,每年幾十萬外出務工人員只能趕到幾十公里以外的阜陽站搭乘火車。隨着2019年12月1日,鄭阜高鐵開通營運,經阜陽西站,將中原和長三角緊密連在一起,鐵路助力臨泉退出貧困縣序列。

很長一段時間,蘇北多地發展受困於交通。2019年連鎮高鐵連淮段開通,成爲蘇北發展的「生命線」。同年,徐鹽高鐵正式通車,至此,蘇北5市全部邁入高鐵時代。一張高鐵網,一下子把「遙遠」的連雲港、淮安、宿遷、鹽城等蘇北城市拉到蘇南地區和長三角中心城市身邊。

5年來,從蘇北到皖北,青鹽、徐鹽、商合杭等一條條高鐵,帶動經濟欠發達地區邁上小康之路。

前不久,長江下游馬鞍山,安徽省首條城際鐵路巢馬城際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F4主塔首根樁基開鑽。俯瞰安徽,高鐵網連全省。省內城市基本形成了以合肥爲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承東啓西、連南接北。2020年12月22日,隨着合安高鐵通車,安徽高鐵營運里程達2329公里,一躍成爲大陸全國第一,16個省轄市「市市通高鐵」。

這5年,江蘇鐵路同樣也有高品質發展和顛覆性鉅變。江蘇高鐵里程從大陸全國第14名一躍進入第3,補齊了蘇北鐵路「短板」,全省13市「市市通動車」,「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齊頭並進。

5年來,「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成績亮眼,其中,2020年是新建鐵路開通專案最多的一年,也是高鐵開通總里程最長的一年,全年累計投產新線逾1200公里。

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合湖段開通營運,至此,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豫皖浙三省實現高鐵無縫對接。同年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建成營運,長三角鐵路過江通道能力進一步提升。12月30日,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鹽通高鐵開通營運,鹽城與上海形成2小時「高鐵圈」。今年2月8日開通的連徐高鐵,一舉補齊「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之一陸橋通道最後一段,長三角區域內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級市全部通達動車。

近日,滬蘇通鐵路二期(上海至南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初步設計獲批,即將進入開工階段。這條新線將在上海新設徐行、上海寶山、外高橋、上海東、四團等車站,建成後,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模式將在浦東複製,這條鐵路將成爲第一個接入浦東國際機場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