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走高!豬肉價格爲何大漲?

豬肉,是老百姓菜籃子裡的重要消費品,也是影響CPI的重要因素。據農業農村部監測,5月中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連續走高,6月份第一週,全國豬肉價格環比上漲4.7%,同比上漲15.3%。6月12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爲24.55元/公斤,比端午節前漲1.6%,較一個月前漲20.3%。

“豬肉價格在連續15個月的持續產能去化影響下轉爲上漲,豬肉價格表現爲'淡季不淡'。”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據瞭解,在北京市朝陽區一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現下普通豬肉11.5元/斤,五花肉14元/斤,排骨20元/斤。“豬肉全漲價了,已經連續漲了十多天。”據北京某超市一銷售人員介紹,短短几天時間,超市內原本29.9元/斤的肋排漲到了35.9元/斤,一斤漲了6元。

豬價緣何反彈?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表示,主要是因爲供需形勢改善。

從生產端看,在市場引導和產能調控共同作用下,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自去年起持續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40850萬頭,環比減少5.9%,同比減少5.2%。一季度,全國生豬出欄19455萬頭,同比下降2.2%;豬肉產量1583萬噸,同比下降0.4%。1月份至4月份,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10938萬頭,同比增長2.3%。從出欄活重看,雖然高於上年同期,但環比小幅下降,說明中大豬存欄量有所下降。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帶動生豬生產適應性調減,生豬供應過剩局面基本上得到扭轉,供求基本上實現平衡。從豬肉進口來看,1月份至4月份,肉類及雜碎進口222萬噸,同比下降12.6%。其中,豬肉進口34萬噸,同比下降48.4%,豬肉單月進口降至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豬肉進口大幅下降,凍品庫存也逐月減少。全國豬肉供需關係5月份開始明顯改善,帶動豬價5月中下旬開始明顯反彈。

對於這輪豬價上漲,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雖然近期能繁母豬存欄量比前期有所下降,但並沒有下降到缺豬的程度。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表示,豬價上漲可能與養殖場部分惜售有關。生豬供應過剩的局面基本上得到扭轉,肉價回升到養殖場擺脫虧損的水平,但上漲空間可能不會很大。

北京新發地市場的商戶表示,推動豬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有所下降,使得生豬產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再加上養殖戶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增加,造成了近期生豬供應偏緊、價格走高。

朱增勇預計,下半年全國豬價將進入季節性上漲通道。隨着生豬去產能效果逐漸顯現,三季度生豬市場供需關係將進一步改善,生豬養殖將會持續保持盈利。

本文源自:中國經濟網

作者:熊麗 黃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