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風險指數創新高 超過1950年代對峙時期

大陸對臺仍以和平統一爲最優先,大陸也不斷強調持續對外開放。圖爲2022年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新華社)

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日前發佈的《2023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顯示,去年兩岸關係持續惡化的趨勢沒有改變,政治與軍事風險不斷提升,貿易萎縮也不利於緩和風險,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創下7.45的歷史新高,甚至超過1950年代兩岸軍事對峙時期。

政治因素方面,去年兩岸領導人對臺灣問題都有新的表態。報告指稱,臺灣政府依舊堅持臺獨道路,試圖維持現狀,拒絕與大陸融合,但是也沒有急獨舉動。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打破25年來的政治慣例,嚴重激化兩岸的緊張局勢。大陸在中共二十大上,以超過以往的強硬姿態警告臺灣。兩岸風險的政治因素提升。

至於軍事因素,報告指出,去年兩岸軍力對比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大部分情況下大陸的軍力在單方面增強。臺灣有不少增強戰力的計劃,但是很少在2022年得到體現;唯有在2022年,臺灣新服役1艘兩棲登陸艦,而大陸沒有新兩棲登陸艦服役,但這個變化不會改變兩岸軍力對比,即大陸強於臺灣的態勢。報告也提及,去年共有1710架次大陸軍機進入臺灣空域,繼續創下歷史新高。

經濟關連部分,報告提及,去年兩岸貿易總額萎縮,逆轉了多年來的成長趨勢。2022年,大陸對臺貿易逆差有所減少,臺灣繼續高度依賴兩岸貿易。兩岸投資有所增長,臺灣對大陸投資翻倍增長,但是大陸對臺灣投資卻增長乏力。

報告強調,依照國際關係的自由主義流派理論,貿易在雙邊關係中可以發揮穩定器的作用。然而,兩岸貿易和投資如果增長乏力,對於緩解兩岸關係緊張氣氛、降低兩岸風險的作用也會降低。

兩岸社會和輿論方面,去年兩岸交流有所回升,包括兩岸結婚人數,以及大陸人赴臺、臺灣人赴陸數量都較2021年小幅上升,對於緩和兩岸風險有一定的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