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恢復直航後

(圖/本報系資料照)

大陸召開「兩會」,涉臺政策底定。但早在去年中共20大確定《對臺總體方略》後,兩岸吹起和煦春風已指日可待,加上新一代涉臺高層劍及履及,兩岸迎來「大交流」已是意料中事。相對來說,民間交流不必然開啓兩岸官方對話,在缺乏「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官方對話仍遙不可期。

中共去年提出《對臺總體方略》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沿襲了20大方針,強調實踐兩岸交流正常化、交往常態化的必要性。2月初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陸時,「準」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就說,「當務之急是儘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對新組建的涉臺高層來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疫情3年阻斷兩岸各項正常交流,包含陸客觀光團、自由行、陸生來臺都中斷,這既有防疫的考量,更多的是因政治導致冰封,加上美國「以臺製華」,兩岸連「二軌」都中斷,因而出現去年8月裴洛西訪臺的「臺海危機」。兩岸兵兇戰危對臺不利,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證明也對民進黨不利。

這是蔡總統元旦及參與臺商聯誼活動時兩度提到「推動兩岸疫後有序健康交流」的主因。民進黨檢討九合一敗選時說,兩岸論述應調整;副總統賴清德謀畫2024大選也開始找親民黨、新黨人士會晤,跟進兩岸議題,不是不再「抗中保臺」,而是瞭解「和平」纔是兩岸共同的選項。

繼恢復空運直航後,大陸各機關正檢討推動各項交流。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有沒有思考「九二共識」的可替代論述?兩岸建立新秩序,單靠民間交流格局有限,更難建立防火牆。欠缺安全閥,臺灣安全就沒保障,這纔是政府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