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協商漁船案...邱垂正:不管什麼模式 重點是「政府主導」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30日強調,兩岸爲了妥善解決兩岸人民往來所衍生的事情跟問題,不管什麼模式,重點都在政府主導。記者廖士鋒/攝影

金門漁船案30日上午落幕,兩岸達成共識,大陸漁民遺體與船舶回到大陸,陸委會主委邱垂正3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事件,對於外界高度關注的兩岸協商模式、管道與內容,他指出兩岸互動30餘年來,不管是什麼模式,所有重點都在政府主導,官方纔具有公權力。

邱垂正在記者會發布一份陸委會聲明,隨後在媒體問答環節表示「雙方同意協商文本不公開」,但雙方會共同配合落實協商的內容。基於雙方協商的共識及充分尊重家屬的意願,如同新聞畫面,「包含公祭現場,遺體、事故船隻的返還,這些都是落實雙方協商共識的一部分」。

他也表示,金門事件善後處理是由「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從2月迄今雙方參與人員層級都維持一致。至於是什麼樣的轉折會讓我方在這一次先向家屬道歉?邱垂正表示,我方始終堅持事情的真相、責任歸屬應交由司法機關來調查,「相信雙方的協商過程以及今天的達成共識,對於司法調查的進展提供了一個正面及實質程度的幫助」。他指出,協商過程司法機關也幫了很多忙,包括同意將遺體、船隻返還,「我們尊重並相信司法機關一定會在合法的情形跟司法程序下作出妥適的處理」。

就陸方曾有「惡性撞船」的說法,邱垂正認爲,「今天能夠達成共識,就證明這不是雙方協商的一個障礙」,而對於媒體報導的150萬人民幣撫卹金,邱垂正並未證實,僅表示給付給家屬人道關懷的「慰問金」,純粹是基於人道關懷,不涉及司法調查的進度與結果,「撫慰金的來源不是公務預算,是由關心兩岸互動的企業家及熱心人士提供善款,他們不願意公開姓名及金額,我們也尊重他們的意願」。

本報記者詢問,雙方重啓談判的時間點跟契機大概是在何時,有哪一些溝通管道?尤其是有報導指出金門紅會被我方排除在外,在陸方的要求之下才出現在公祭當中。對此邱垂正迴應指出,兩岸從2月協商開始,就與陸方建立起「處理本案的聯繫窗口」,並持續進行意見交換。

至於協商,他強調,兩岸互動30餘年來,不管互動的氣氛如何,如何的跌宕起伏,爲了妥善解決兩岸人民往來所衍生的事情跟問題,雙方一直透過各種不同的方法跟模式進行意見溝通與交換。「不管外界稱它是兩岸兩會模式,金門模式、澳門模式、事務性協商、小兩會甚至復委託,所有重點都在政府主導,官方纔具有公權力,才能夠維護國家安全及民衆的福祉,纔有能力務實解決民衆的問題,這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及價值」。

邱垂正也提到,過去兩岸的協商獲得圓滿的結果,不少是在「政府主導、民間協助」的情況下完成各種艱難的協商,本次事件這段期間包括「臺灣各界、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議會及當地人士、民間團體」都爲早日解決本案提供協助。他並在媒體追問下補充,「以前在陳水扁總統時代,所謂的澳門模式就是政府主導、民間協助」。

本報記者另外還詢問,本次協商賴清德總統是否有指示,邱垂正則僅迴應,「政府的機制非常完整,政府在面對兩岸的各種的協商交流互動,我們對於陸方的各種的狀況我們都充分掌握」。

對於大陸也有官員到金門協商,是否等於變相的官方對官方?邱垂正表示,「我們也不想過度解釋」。

就胡姓釣客事件,邱垂正重申,陸委會已經多次表達陸方應該儘速無條件送返,至於大進滿88號,陸委會已委託海基會去函陸方,洽請對岸主管部門在釐清案情並完成相關處置後,儘速依有關規定按程序釋放我方人船,並確保人員的平安。

他以胡姓釣客爲例,指出其因爲天候因素迷航,船隻失去引擎動力,以至於越界到對岸去,「最近凱米颱風來襲,也是因爲天候因素也是造成臺灣周遭海域的一些船隻擱淺,至少有11位陸籍船員獲救跟獲得安置,我們也是等到天候穩定之後,我們會陸續協助這些入籍船員回到中國大陸或是工作地」,他強調,「兩岸的相互及時救援不應該附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