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共話|如何老有所養?多位代表、委員建言養老問題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養老都是代表、委員們最爲關注的話題之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今年有不少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紛紛就養老方面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養老金、關照失獨老人養老問題等方方面面提出建議。

委員建議提高種糧農民養老待遇

比如今年備受網友關注的一件關於農民養老問題的提案,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鬍培鬆帶來的《關於如何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的提案》。

胡培鬆表示,當前,我國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單產不斷提高,總產穩定增長;但隨着土地和勞動力成本、農資成本不斷上漲,政策激勵效應下降,農民種糧效益低、原糧銷售價格不穩定等不同程度出現,嚴重影響主產區重農抓糧和農戶種糧兩個“積極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胡培鬆指出,當前種糧農民主要有四個痛點:第一、種糧效益低,原糧銷售價格不穩定。第二、農戶賣糧不易,政策保障農民利益不足。第三、補貼不足,政策調整損失大。第四、災害重,保險力度不足。

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就是要提高種糧農民收入,就是要讓種糧農民過上體面的生活。因此胡培鬆建議要提高種糧農民養老待遇。

他指出,我國農村常住人口嚴重老齡化,絕大多數農村的集體收入和居民收入較少,農村養老資源不足、分佈不均,農民基礎養老金僅爲城鎮職工養老金的5.26%。爲此,建議切實提高種糧農民養老待遇,真正到了60歲,尤其是70歲以後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才能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才能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此外,通過政策、項目等手段,吸引返鄉農科大學生,扛起種糧大任。

此外,他還建議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並重,將最低收購價“一年一調”改爲“三年一調”,穩定較長時間的種糧收益預期;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列國標一級、國標二級高檔優質糧的價格標準層次,推進優質優價政策;構建農資市場干預機制,在價格過快上漲時出臺限價令,穩定農資價格;電力部門對糧食烘乾機械用電按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從低執行,對使用柴油的按照稻穀烘乾量給予補貼,降低成本、提升烘乾質量和效率;降低大戶融資成本,提高規模經營戶信用貸款額度和貼息額度,適度延長還款期限。

同時胡培鬆還提出了提高種糧科技水平、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等建議。

與此同時,江西贛州興國縣方太鄉井口村的90後村支書溫善連在村裡工作時也瞭解到了農民養老金低的問題。今年她也提出了提高農村養老金標準的相關建議。

代表建議允許年滿60週歲人員一次性補繳保險費滿15年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許多百姓的基本養老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今年則帶來了一份《關於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繳政策的建議》。

庹慶明發現,《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第七條“養老保險待遇領取條件”中規定:“新農保或城居保制度實施時,距規定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按此規定,到2024年,全國首批啓動試點的縣(市、區)已出現大量年滿60週歲、繳費又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不能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他們只能繼續按年繳費,直至繳費滿15年。

“事實上,人社部和國家醫保局2018年發佈的《關於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的指導意見》提到了,‘完善並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繳等政策,確保60歲以上超齡未參保老年居民能以補繳社保費等方式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享受待遇’,但至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繳政策仍未落實。”庹慶明補充道。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面向的多數是收入水平較低、缺乏一定生活保障的羣體,具有兜底和社會福利性,可適當放寬補繳條件。”庹慶明建議,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繳政策,對已年滿60週歲,累計繳費又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應允許他們一次性補繳保險費滿15年,確保他們60週歲時能按時足額領取待遇,讓每一位年滿60週歲的城鄉居民都有一份養老金,用以保障老年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也增加居民消費信心,促進經濟發展。

委員關注失獨家庭老人養老問題

失獨家庭的養老問題該怎麼辦?也有委員對這一特殊老年人羣體的養老問題提出了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院長陳椿帶來了《失獨家庭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的建議。

陳椿認爲,一方面隨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公立養老機構的牀位日趨緊張,很難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這使得失獨家庭在尋找合適的養老機構時面臨較大的困難。而另一方面,民辦養老機構雖然數量較多,但由於其高昂的收費標準,很多經濟拮据的失獨家庭望而卻步。由於失獨家庭經歷了巨大的心理創傷,他們更需要心理疏導和精神撫慰。社會整體對失獨家庭的扶助普遍還是集中於經濟層面,對其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特別是針對失獨家庭的心理疏導和精神撫慰還遠遠不夠。

爲此,陳椿建議完善失獨家庭養老保障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建立以經濟扶助爲基礎,涵蓋精神關懷和情感關懷的失獨家庭心理扶助機制。在此基礎上,陳椿認爲,還可設立失獨家庭養老專項扶助資金,定期向符合條件的失獨家庭提供經濟援助。

代表建議制定養老服務法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今年則擬領銜提交一份關於制定養老服務法的議案。

“有必要在國家層面制定一部專項的養老服務方面的法律,統籌管理,滿足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的養老服務需求。”張天任認爲。

他建議,立法中應構建多方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格局,明確政府職責,強調政府的“兜底線、保基本”責任,鼓勵家庭及社區承擔養老義務,引導養老服務市場化發展。鼓勵並規範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養老設施、監測、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建立養老服務申報、評估、監管系統,滿足緊急救助、生活照護、家政服務、健康預警、遠程診療、物流配送等養老服務需求。

同時,促進養老服務市場發展。張天任表示,立法中應明確提供稅收、用地、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吸引地產、保險、醫藥等領域的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並加強監管,應立法規定養老服務機構必須提供合理的服務合同,明確老年人知情權、隱私權等,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監管機制,設立專門機構負責處理養老服務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