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不討好 警方不再公佈遊行人數

北市警方2019年起,便不在公佈遊行人數及維安出勤警力。(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20年來,原本臺北市警方針對陳抗活動,都會適當公佈出勤的警力,以及現場參加人數,但自2019年起,警察發現公佈後,人數不論是多是少都會招致批評,左右爲難下,從此不再計算陳抗活動人數。

據瞭解,警方過去常使用面積、密度算法,大場的1平方公尺通常估3人、小場的1平方公尺估2人,根據空拍照、現場照搭配計算,再加上外圍的零星人數,通常就能粗估出每場遊行的大致人數,正負值不會超過1000人。

但近年許多政治活動,主辦者當然希望人數多一點,才顯得有氣勢及活動成功,因此常常對外「灌水」,但被警方打臉後,反而出現各種聲音質疑,認爲警方有意打壓,以多報少,甚至說是政府授意刻意淡化。警方陳報的人數超過預期,也會被質疑是幫主辦單位「擦脂抹粉」,是在偷偷幫忙宣傳。

在怎麼做都有人不滿意的情況下,2019年起北市警方雖然私下仍有算人數,但對外都強調「已不再做統計」,面對媒體也改採這類官方迴應,以免再遭質疑。

此外,警方原本也會公佈出勤的維安警力及支援單位,但2017年9月民進黨曾在圓山飯店舉行全代會,北市警方原本規畫800警力6個分區,當時「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的三不政策纔剛出爐,警局長官爲怕再有狀況,咬牙將警力一口氣提升到2000人9個分區,狂灑警力讓基層怨聲載道。

北市警當時以國安層級佈置維安,但當天到場的抗議者只有30多人,1比60的懸殊比例,讓基層事後不斷嘲諷、抱怨,直說「別人家的孩子x不完」、「站又不是長官在站」,一度讓警方顏面無光,此後索性連出勤人數也不再公佈。

蔡政府厲行三不政策,導致凱道上的陳抗雖然減少,但表面上看不到、聽不到,累積的民怨只怕更深,加上政府藉網軍側翼,用大內宣歌功頌德,對反對異音動輒瘋狂攻擊,總統府前還配上高規格的警力維安,導致凱道前的遊行日益減少,這不代表民怨就此消失,去年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敗,就是民意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