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轉變!多家美媒:拜登政府悄悄批准在哈爾科夫附近烏軍有條件使用美供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當地時間5月30日報道,三名美國官員和另外兩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已秘密批准烏軍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對俄羅斯境內目標實施打擊,但僅允許在哈爾科夫附近地區的烏軍出於反擊目的這樣做,“以便烏克蘭能夠反擊正在攻擊或準備攻擊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報道稱,拜登政府這一驚人轉變將有助於烏克蘭更好地防守其第二大城市。美聯社等美國媒體晚些時候也報道了這一消息。

美國總統拜登發表演講 “政治新聞網”報道配圖

報道稱,美國官員稱,華盛頓日前決定允許烏克蘭“靈活”抵禦哈爾科夫附近邊境地區的俄軍襲擊。報道稱,烏克蘭現在可以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擊落俄向哈爾科夫發射的導彈,襲擊集結在哈爾科夫附近俄羅斯邊境地區的部隊,或擊落襲擊烏克蘭的俄羅斯轟炸機。但這位官員說,烏克蘭不能使用這些武器打擊俄民用基礎設施,也不能使用遠程導彈打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

“政治新聞網”稱,這是一個尚未宣佈的內部決定,所有消息人士均要求匿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立即迴應置評請求。

報道還稱,這是一個驚人的轉變,美國政府最初稱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將使美國更直接地參與戰鬥,從而使戰爭升級。但烏克蘭戰場上日益惡化的形勢讓拜登改變了主意。

截至環球網發稿,尚未看到關於美國政府官方正式迴應有關報道的消息。

據媒體此前報道,目前英國等多個西方國家表態允許烏克蘭使用其提供的武器打擊俄本土,但也有許多國家不支持。此前意大利、匈牙利等國高官表示強烈反對。德國總理朔爾茨未明確表態,僅稱烏克蘭“有權自我防衛”。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3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北約有關烏克蘭軍隊可以使用西方武器對俄領土發動攻擊的討論是“蓄意升級衝突”。他稱:“北約國家,特別是美國正在加劇局勢緊張。他們以各種方式煽動烏克蘭繼續衝突,並打算繼續直接和間接地與我們作戰……這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最終將對本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

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5月29日報道,拜登政府正在權衡是否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目標的可能性。報道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儘管該問題“正在考慮中”,目前“尚未作出最終決定”,但白宮重新考慮改變政策的立場“不可避免”。

延伸閱讀:

能否利用援烏武器打擊俄本土引爭論,俄批西方國家“走得太遠”

在哈爾科夫的戰鬥持續約兩週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5月24日宣佈,烏軍已在哈爾科夫地區阻止俄軍繼續推進,局勢已得到控制,反攻行動正在進行中。然而,有分析指出,這次攻勢仍令俄羅斯取得了自2022年末以來最大的戰果。

在此背景下,西方各國紛紛加緊對烏提供援助。在恢復因哈爾科夫戰勢而推遲的海外出訪行程後,27日,澤連斯基到訪西班牙,並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簽署雙邊安全協議。根據該協議,西班牙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此前,烏方已與法國、英國和德國簽署過類似協議。

澤連斯基在訪問西班牙期間再度向西方發出呼籲,要求盟友“通過一切手段”向俄施壓以實現和平。他同時表示,烏克蘭的西方盟友應允許烏軍“自衛”。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就將在幫助烏克蘭的同時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作爲目標,爲此對自身以及烏克蘭設置了諸多限制。然而,隨着衝突延宕,此類限制正逐步減少。近期,關於取消援烏武器使用限制、幫助烏軍攔截俄方導彈、向烏派遣教官甚至士兵等問題均進入了西方國家的討論範疇。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發表講話 資料圖

27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議會大會春季會議上表示,北約認爲聯盟沒有受到攻擊的直接威脅,但認爲有必要增加其軍事存在,包括在黑海地區。他同時提出,應支持烏克蘭用北約國家提供的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然而,北約各國在這一問題上仍有分歧。

俄外長拉夫羅夫27日對此迴應稱,在北約內部尚未討論這一議題的情況下代表成員國發言,斯托爾滕貝格已經“越權”。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則表示,北約正在提高事態升級的程度,在軍事言論上“走得太遠了”。

越過“紅線”?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出人意料地”支持了烏克蘭關於取消對烏軍使用西方援助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的呼籲,從而將有關這一問題的討論推向了整個聯盟的層面。

“現在是盟國考慮取消對使用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所施加的某些限制的時候了。尤其是當前,哈爾科夫地區靠近邊境,戰事激烈,禁止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的合法軍事目標使用這些武器會給自衛造成很大困難。”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此前,芬蘭、英國曾表示不對烏克蘭使用西方援助武器的方式予以限制。拉脫維亞外長布拉澤也曾在5月初披露,烏克蘭的一些西方夥伴已經向基輔提供了遠程武器,並允許烏軍用來打擊俄羅斯本土,但拒絕透露是哪些國家做出了相關決定。而在斯托爾滕貝格表態後,更多國家對其呼籲表示支持。

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表示,除了不使用核武器外,俄羅斯“並沒有給自己太多限制”。而西方也不應在這一問題上給自己設限:“總是宣佈我們自己的紅線是什麼,只會讓莫斯科根據我們不斷變化的自我限制來調整其敵對行動。”

另據瑞典當地媒體26日報道,就烏克蘭可能使用瑞典援助武器打擊俄本土目標這一問題,瑞典國防部長帕爾·瓊森表示:“只要軍事行動符合戰爭法,烏克蘭就有權通過針對敵方領土的軍事行動進行自衛。”

然而,在北約內部,並非所有國家都做好了越過“紅線”的準備。意大利外交部長塔亞尼強調,意大利提供的軍事裝備必須“在烏克蘭境內使用”。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則表示,在軍事上幫助烏克蘭是正確的,但不存在取消禁止烏軍打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的問題。意大利不與任何人交戰,支持和平,而非第三次世界大戰。

與此同時,一些對烏使用西方援助武器打擊目標進行限制的國家正開始在國內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

布林肯提議允許烏軍打擊俄邊境上的導彈和火炮發射場 資料圖

美國一直堅稱不允許烏克蘭利用美援烏武器打擊俄領土,同時稱不會向烏派駐包括教官在內的美軍士兵,也敦促北約盟國不要派兵。然而,美國衆議院議長約翰遜22日表示,支持兩黨部分議員提出的解除對烏使用美援烏武器限制的提議。《紐約時報》也於當日披露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5月突訪烏克蘭後“改變了立場”,提議放寬禁令以允許烏軍打擊俄邊境上的導彈和火炮發射場。不過,美國總統拜登25日在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強調,自己“決心”讓美國士兵遠離烏克蘭戰場。

在歐洲,綠黨籍德國聯邦議院歐洲事務委員會主席霍夫賴特、法國國民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布爾朗日近期公開呼籲解除此類限制。但德國總理朔爾茨26日再度強調,目前沒有理由放寬關於烏克蘭使用德國援助武器的規定。“德國與烏克蘭商定了明確的武器供應規則。這些規則是有效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爲的。”他同時表示,自己對烏克蘭的政策旨在防止戰爭升級。

而在法國,更受關注的則是總統馬克龍發出關於不排除向烏派兵言論後的相關行動。就在27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表示,自己已經簽署相關文件,“可以讓首批法國教官不久就訪問訓練中心並熟悉基礎設施和工作人員”,並對“法國提議向烏克蘭派教官來訓練烏克蘭軍人”表示歡迎。與此同時,法國國防部晚些時候僅表示,在烏克蘭領土訓練軍人“仍在討論當中。”

核風險升級?

5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稱,爲迴應西方官員挑釁性言論和威脅,俄羅斯已開始第一階段非戰略核力量演習,就準備使用非戰略核武器進行實際演練。此次演習預計分三階段進行,白俄羅斯將在第二階段加入。

西方分析人士將俄羅斯核威懾戰略形容爲“以升級促降級”,同時將此次演習視爲普京發出的最新警告信號,旨在阻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情報的西方盟友進一步介入戰爭。而就在俄開啓演習一天後,法國國防部宣佈,法國首次成功試射了最新型核導彈“ASMPA-R”,並稱此舉旨在強化“空中核威懾的可信度”。

隨着俄羅斯非戰略核力量演習的啓動,西方關於核風險的討論也日益增加。在英國《衛報》5月25日公開發表的採訪中,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對俄羅斯威脅使用核武器表示懷疑。他說:“美國人已經告訴俄羅斯人,如果你們引爆一枚核彈,即使沒有炸死任何人,我們也會用常規武器打擊你們在烏克蘭的所有目標(陣地),我們會摧毀所有這些目標。我認爲這是一個可信的威脅。”

西科爾斯基的表態隨即遭到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的警告。梅德韋傑夫強調,美國對俄羅斯目標的任何攻擊都將引發世界大戰,而美國人迄今爲止並未公開發出任何此類威脅,“因爲他們比波蘭人更謹慎”。

梅德韋傑夫稱美國對俄目標的任何攻擊都將引發世界大戰 資料圖

就在俄西方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用於防範北約洲際導彈襲擊的俄軍“沃羅涅日-DM”雷達被曝在23日遭到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後受損。

據《環球時報》報道,“沃羅涅日-DM”雷達遇襲受損的消息儘管沒有得到俄國防部證實,但俄國家航天集團前總裁、前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的說法稱,烏克蘭襲擊了位於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沃羅涅日-DM”雷達,這是俄羅斯戰略核力量作戰指揮系統的關鍵要素。外界擔憂,這將影響俄整體戰略預警網絡評估威脅的能力,並削弱俄軍在相關方向判斷導彈誤警誤報等意外情況的能力。

另據彭博社27日最新報道,烏克蘭軍事情報機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烏一架無人機26日襲擊了位於俄羅斯奧倫堡州奧爾斯克的“沃羅涅日-M”遠程防空預警雷達系統,而這也是一週內烏克蘭第二次襲擊俄防空預警雷達系統。俄新社報道稱,一架無人機26日在俄羅斯奧倫堡州奧爾斯克附近墜落,未對民用設施造成損壞,也未對當地居民造成威脅。

烏克蘭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此次烏方無人機到俄方目標的飛行距離超過1800公里,創下了新紀錄。

俄關鍵軍事設施在敏感時期遭襲,在西方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擔憂。挪威軍事分析家伊弗森(Thord Are Iversen)表示,打擊俄羅斯核預警系統的一部分“不是一個特別好的主意……尤其是在緊張時期”。他說:“俄羅斯的彈道導彈預警系統運行良好符合所有人的最佳利益。”

奧斯陸大學研究員霍夫曼(Fabian Hoffmann)也認爲,烏克蘭及其北約盟國仍需謹慎行事,因爲一些美國官員和烏克蘭的一些歐洲盟國會將雷達打擊視爲魯莽之舉,而這可能爲烏克蘭尋求西方放寬援烏武器使用限制帶來負面影響。

在衝突“紅線”日益模糊、俄西方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核風險升級的可能性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討論與擔憂。

早在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之際,普京曾表示,任何干涉俄羅斯的國家將“遭受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後果”。在西方,這被廣泛解讀爲俄可能進行核打擊的宣言。2023年3月,普京表示,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已同意將在白俄羅斯領土上部署戰術核武器。

今年2月,普京在迴應馬克龍拒絕排除出兵烏克蘭的可能性時提到,俄戰略核力量已處於完全戰備狀態。不過,在3月接受採訪時,普京又說,俄從未計劃在與烏克蘭的戰爭中使用核武器,也不認爲俄美正在走向核衝突。而此前俄方也曾多次強調,俄羅斯僅會在俄羅斯遭到核打擊時或國家存亡面臨威脅時纔會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