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沃野繪“豐”景

初春時節,湖南湘江新區雨敞坪鎮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沿着縣道X080行駛,雨敞坪鎮西湖村的田間地頭,新修的機耕道縱橫交錯,修繕一新的溝渠宛如游龍伸向遠方。這裡,3500畝高標準農田已順利完成建設,成爲當地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今年開年,湖南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整體流轉3000畝高標準農田,計劃在此打造3個千畝示範片,涵蓋雙季稻、一稻一油(油菜)、一稻一蔬(蔬菜)等3種高效種植模式。

過去,雨敞坪鎮的農田存在田塊小、落差大、水利水系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大量土地閒置。爲破解這一難題,去年10月份起,雨敞坪鎮正式啓動包括西湖村、嵇家山村在內的第一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面積達5000餘畝。

高標準農田的“高”,不僅體現在建設標準上,更體現在其帶來的效益上。通過重修機耕道、小田並大田、平整土地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原本零散、荒蕪的土地被改造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現代化良田。西湖村黨支部書記劉桔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單季稻爲例,畝產能從500公斤提升到650公斤,還能節約人工投入,畝均節本增效500多元。

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讓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西湖村“80後”種糧大戶周建國表示,他計劃將原本流轉的300畝土地繼續擴大。春節期間,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看到高標準農田帶來的效益,紛紛向他諮詢土地流轉事宜,表達了回鄉參與高效農業的意願。

劉桔明介紹,目前育秧工廠正在進行選址、搭建,設施農用地備案登記同步進行,預估將爲全村帶來50個至80個用工需求。今年開年,龍頭企業完成整村土地流轉,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更將通過打造千畝示範片,帶領村民走更加高效、綠色的農業之路。

據統計,去年湘江新區初步建設了1.29萬畝高標準農田。湖南湘江新區農業農村和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劉國平介紹,今年,新區規劃設計了1萬畝高標準農田,完成批覆後將啓動建設。同時還將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設施管護辦法,確保建成後有人管、有人護,發揮長久效益,激發農民種田積極性。(經濟日報記者 謝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