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地鐵新線年內開通

17號線中段永安裡站

昨天,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召開軌道交通建設工作動員部署會,2025年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計劃正式發佈。今年,北京在建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0條(段)、共計177.4公里,將實現地鐵17號線工人體育場至十里河站和6號線南延線路具備初期運營條件;實現19號線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線)、R4線一期北段兩條線路開工建設;備受關注的8號線大紅門站,16號線蘇州橋站A口等“一站五口”具備投用條件。此外,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後廠村至天通苑東站也將力爭於年內具備初期運營條件。

兩條(段)新線年內開通

根據建設計劃,今年本市將實現地鐵17號線全線貫通運營和6號線南延段通車。

地鐵17號線是一條貫穿城區南北方向的大運量軌道交通幹線,串聯起天通苑、望京西、太陽宮、潘家園等居住區,全長約49.7公里。其中,南段嘉會湖到十里河站已於2021年年底開通,北段工人體育場到未來科學城北站也於2023年年底開通。目前在建的中段十里河到工人體育場站約7.2公里,計劃年內具備初期運營條件。該段開通後,市民搭乘地鐵從嘉會湖到未來科學城北站僅需66分鐘。“地鐵17號線全線貫通將有效緩解周邊交通壓力,能夠實現快速引導和疏散地鐵5號線、10號線客流,同時也將帶動未來科學城、CBD及亦莊新城站前區經濟社會發展。”市重大項目辦軌道一處處長楊麗明介紹。

6號線南延線路是中心城東西向骨幹線6號線的延長線,長約2.1公里,北起既有潞城站,沿運河東大街向東至東小營南站。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區域的交通配套功能,對於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綠色出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還有一條有望於年內開通的在建線路是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後廠村至天通苑東站,全線長約17.1公里,“目前我們正加快建設,力爭在年內與前兩條線路一起具備初期運營條件,實現‘保二爭三’。”楊麗明介紹,該線路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大城市北部回龍觀、天通苑等大型居住組團內部的軌網密度,串聯起既有13號線西段、上地軟件園、回龍觀、天通苑及13號線東段,改善城市東北部、西北部區域出行條件,爲市民提供更加快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一站五口”年內投用

2025年,本市還將實現8號線大紅門站,16號線蘇州橋站A口、14號線阜通站B2口及景風門站無障礙口、5號線東四站A口、6號線東四站F口等5個出入口具備投用條件,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其中,地鐵8號線呈南北走向、有北京“地下中軸線”之稱,10號線是北京的第二條環形地鐵線路,爲北京地鐵系統中客運量最大的線路,兩線在大紅門站實現換乘,將進一步優化南中軸地區和城南地區軌道交通網絡,提升運營服務水平。

2025年,本市將同步推進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3號線一期(東壩北—曹各莊北)、12號線(東壩北—東壩北街)、22號線、28號線、大興機場線北延、M101線一期、1號線支線等在建線路建設工作。此外,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西延也正在開展土建施工。

兩條新線今年啓動建設

今年,北京軌道交通投資、建設規模不減,19號線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線)、R4線一期北段兩條新線將正式啓動建設。

19號線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線),全長約24.2公里。其中,北延線路南起19號線一期既有牡丹園站,北至生命谷站,長約17.1公里,共設七座車站(其中換乘站四座),分別爲北沙灘站、上清橋南站、清河小營橋站、西三旗站、新龍澤站、生命科學園南站、生命谷站;北延支線由上清橋南站出支,北至清河站,長約7.1公里,設站一座,爲清河站。在這裡,市民可與京張高鐵、昌平線、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換乘。線路建成後,可強化保障首都功能建設,構建城市西北向與中心城區聯繫的快速廊道,促進中心城區北部和平原新城發展。

R4線一期北段南起管莊路西口站,北至燕京橋站,全長約21.3公里,共設五座車站(其中換乘站兩座),分別爲管莊路西口站、3號航站樓站、中德產業園站、臨河站、燕京橋站,在順義區設車輛基地一處。線路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強中心城區與新城交通聯繫,對於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提高首都機場陸側交通服務水平、加強軌道快線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現場·

1.15公里施工線佈設2000多個監測點防沉降

昨天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位於長安街北側的地鐵17號線中段永安裡站施工現場,探訪這個緊鄰長安街的地鐵站如何精細化施工。

昨天是北京今冬最冷的一天,北風呼嘯不斷,但覆蓋了防塵網的施工場地上,並沒有掀起塵土。沿着水泥樓梯向下走百餘個臺階後,北青報記者來到了永安裡站的站廳層,已經返崗的工人們正在現場忙碌着,有的在清點材料,有的在安裝通風管道,站廳內的立柱顏色類似淺黃色花崗岩,中間嵌入了細細的金屬邊,大氣又雅緻。

據施工方中鐵十九局17號線11合同段副經理佟天介紹,地鐵17號線11標段包括1站1區間,均爲暗挖法施工。其中,永安裡站全長283米,目前車站主體結構已完成施工,正處於站內精裝修階段。未來,永安裡站將實現與既有1號線的便捷換乘。車站附屬結構包括三個出入口、兩個換乘通道、兩個風道、兩個安全口及兩個無障礙換乘通道,附屬結構目前正處於土建施工階段。

永安裡站位於長安街沿線,緊鄰使館區,爲了減少施工帶來的擾民問題,施工採用了全封閉罩棚,將工地圍在其中。罩棚距離居民樓最近的地方只有2米,但在棚外基本聽不到施工的聲音,“我們做過測試,外部噪音只有20分貝左右,已經非常低了。”佟天介紹,車站主體結構採用了防水性能極佳的新材料,不僅如此,爲了防止施工導致的沉降,施工方在全長約1.15公里的永安裡站到東大橋站區間段上佈置了2000多個沉降監測點,每天還有專業的第三方檢測人員單獨監測,將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我們所有監測數據都實時回傳,如果有異常狀況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置。”佟天說。

京投軌道公司一分公司系統設備部部長王慶介紹,17號線中段全長約7.2公里,共設四座車站,分別爲潘家園西站、廣渠門外站、永安裡站和東大橋站。目前四座車站的主體結構已經全部完成,區間結構完成99%,已全面進入鋪軌和設備安裝的階段。目前機電、供電、通信等設備安裝工作已全面開展,計劃2025年內開通試運營。

本組文/本報記者趙婷婷

攝影/本報記者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