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研究5年80億元 17個量子國家隊拚產業平臺成果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召集人吳政忠,率17個量子國家隊成軍。圖/彭媁琳)

蔡政府推動量子國家隊,將在5年內投入80億元,建置量子研究、產業合作平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科技部、經濟部、中研院等,今日舉行跨部會聯合記者會,宣佈參與量子國家隊的17個產學研團隊成軍,期盼能爲未來量子電腦等產業鏈奠定基礎。

科技部指出,量子國家隊最重要的就是量子國家隊研發團隊,歷經2年多整合,終於到位,共計17個產學研團隊,其中包含72位跨領域與學研法人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24家公司,研發面向將聚焦於「量子元件」、「量子電腦」、「量子演算法」及「量子通訊」等技術項目或跨項目整合發展。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召集人吳政忠表示,中研院南部院區將成立量子研究基地,這是量子國家隊成軍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大家能夠合作、努力,未來10年在量子研究的上中下游,都獲得成績。

吳政忠強調,量子科技要聚集臺灣菁英的產學專家,對資安、金融、國防產業等,產生重大影響。目前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半導體未來若能跟上游研發單位合作,臺灣將有機會參與量子科技的產業變革,目標2030年有成果產出。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指出,全世界都在關注量子科技發展,但目前量子電腦體積還有一間教室的大小,未來量子電腦要微縮化,這就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商機。另外,量子電腦必須在低溫中運作,這是目前半導體葉尚未熟悉的領域,因此未來要在材料和設計上,有新的研發與突破。

邱求慧表示,經濟部將在未來4年投入3.2億元的科研相關預算,協助產官學研發展量子研究等技術,進一步掌握商機。

中研院已在多個研究單位,投入量子研究發展,包括量子電腦、量子密碼、量子材料等,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就已經舉辦一系列討論會議,探討不得不做量子研究的理由。

廖俊智表示,量子科技已經進入到2.0時代,全球已經投入6,800億元經費進行研究,幾乎每個月都有重要突破,臺灣再不做就來不及了。而且量子電腦發展成功後,量子密碼也會帶來資安與國安問題,量子電腦運算能力遠勝於現在的電腦,將帶動資訊產業大洗牌。

然而,臺灣資源有限,沒有辦法世界量子列強競爭,廖俊智認爲,必須在有限資源下,選定量子研究方向,不斷聚焦、整合,在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支持下,開啓國家量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