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東港市:紅色根脈訴史實 黨性教育入人心
今年以來,遼寧省東港市加強紅色資源整合、統籌規劃和整體保護,通過陣地聯建、服務聯動、資源聯推,用好用活大鹿島甲午海戰遺址、抗美援朝戰爭大東溝機場空軍輪戰部指揮所舊址、南崗頭慘案遺址、鄧鐵梅司令部舊址、合隆滿族鄉萬人坑遺址等7處紅色資源,把遺蹟遺址、檔案資料等實物資源和人物事蹟、經典故事、黨性教育品牌等精神資源相結合,打造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生動鮮活的紅色陣地集羣,持續增強黨性教育培訓感染力、影響力、傳播力。
紅色資源煥新顏
爲了避免紅色資源因挖掘不夠,或受自然侵蝕和在現代化工程建設活動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東港市注重加大對域內紅色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力度,實施紅色陣地“煥新”計劃,對包含石橋崗村空軍輪戰部指揮所舊址在內的7處紅色資源的開發模式、周邊環境、運營現狀、發展瓶頸等全面調研摸排,按照“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原則,通過查閱地方誌、聯繫志願軍子女、走訪老村民和老黨員等方式尋找散落的遺蹟遺址,廣泛收集革命事蹟和紅色故事,系統性對遺址進行規劃保護。
石橋崗村位於東港市前陽鎮西北部,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是空軍輪戰部隊指揮基地。如何利用好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如何讓“紅色美麗鄉村”成爲推動鄉村振興的典範,無疑成了村“兩委”的工作重心。經過深入挖掘紅色遺址遺蹟,現有12處遺址被省政府確定爲《遼寧省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類)》,13處爲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石橋崗村也因此入選“遼寧省歷史文化名村”“遼寧省第二批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莊”。
紅色陣地“煥新”計劃實施以來,全市所有紅色陣地基礎設施都得到了微改造、精提升,包括功能區域設置、教學設備配備、衛生環境清潔、保護性修繕等,外貌形象煥然一新,有效提升了紅色陣地展陳水平。
課程有人氣 路線接地氣
東港市立足介紹紅色陣地歷史背景,按照“一點一主題”原則,以情景再現、互動模擬等方式打造《這是我父親戰鬥過的地方》《追尋滿鄉紅色足跡》《不敢忘記的歷史》等“實境課堂”,使黨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在情景交融中深化黨員幹部的情感認同、理性思考和行動自覺。同時,利用東港市智慧黨建平臺開發紅色教育模塊開發“雲端課”,將革命遺址遺蹟、紅色故事製作成圖文和二維碼,方便學員通過手機客戶端開展黨性教育,瞭解本土紅色文化,感悟東港紅色精神。
打造特色紅色路線。根據紅色資源類型、地理分佈情況等因素,將域內紅色資源串聯成線,不僅打造了“抗聯精神”紅色教學路線、“抗美援朝精神”紅色教學路線,還打造了“紅色+”教學路線,探索搭配當地產業發展與人文景觀,緊扣“紅色文化+鄉村振興”“紅色文化+基層黨建”“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可以爲參訓學員量身定製線路行程安排,將精品課程穿插其中,進一步滿足黨性鍛鍊、黨史學習、黨風廉政教育等培訓需求,增強學員體驗感、參與感、獲得感。今年以來,共接待省內外學員參觀學習達2.1萬人次。
文旅融合賦振興
“之前偶然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大鹿島紀念甲午海戰130週年海上祭奠活動,不禁爲之動容。趁着國慶黃金週,專程帶孩子來瞻仰鄧世昌塑像,孩子還帶來了一張遼寧艦的照片放在墓碑前,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體驗。”遊客張女士說道。
大鹿島是中國萬里海疆北端的最大島嶼。依託獨特的人文歷史和海島資源,村黨委將紅色文化與海島旅遊深度融合,持續加大對甲午陵園、鄧世昌塑像的保護力度,通過浮雕繪畫、村史編撰、對外推介等形式,講好甲午英烈故事,擴大大鹿島甲午陵園等紅色資源知名度。現在島上的諸多紀念場所,已經成爲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銘記是最好的告慰,更是奮進的動力。東港市深入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強化紅色旅遊推介力度,以舉辦“鳥語花香遊東港”系列活動爲契機,充分利用孤山鎮海島文化旅遊節、大孤山杏梅花旅遊節等,加大紅色文化宣傳力度,推出的實景演出《鹿島海魂》,製作文創產品,編印的《抗聯圍攻大孤山》《抗日誌士曹鎮》《南崗頭血淚》等連環畫,都深受遊客喜愛。十一黃金週期間,全市旅遊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6%。
“紅色資源的珍貴价值,不僅在於蘊藏了一段光輝歷史,還在於能夠給人提供精神滋養、激發信仰信念。只有促進紅色文化及生態旅遊融合發展,才能讓紅色資源‘活’起來。”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都基殿說道。
(供稿:中共遼寧省東港市委組織部,作者:王子寧 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