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出海的歷史邏輯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中國大陸001航母遼寧艦隊出宮古海峽入西太平洋演訓的消息最近搏得了不少眼球,也引起美、日、臺的高度關注。遼寧艦這次的屬艦一共7艘,包括055型萬噸大驅1艘,052D導彈驅逐艦3艘,052C導彈驅逐艦1艘、054A護衛艦1艘、901綜合補給艦1艘;相信水下還有潛艦1至2艘,陣容整齊,實力可觀。

又據推測,中國第3艘航母003可望在近期下水,這是中國第一艘直通甲板同時又是電磁彈射起飛的核航母,技術水平直追美國最新一代的福特級航母;依慣例,003航母下水之日極可能也是004航母開工之時,看來,2030年之前中國將打造6個航母戰鬥羣並非虛言。

在所有軍種之中,海軍也許是科技含量極高、耗資又十分巨大的軍種了。全球200餘國,擁有航母者不過11國,其中還有不少如巴西、泰國、西班牙、義大利是湊數者,擁有5萬噸以上真正航母的只有聯合國五常加印度共6國。查了一下,美國福特級航母造價130億美元,中國平均每艘約300億人民幣(下同);中國航母屬艦055每艘60億、052D每艘40億,054A約20億;補給艦20億,此外還有艦載機,如殲15每架4億,空警600每架20億等;另外還有水下潛艦,除了裝備,還有人員、燃料、軍火及維護等支出,難怪一般國家既做不出也養不起。

許多跡象顯示,中國有極大概率決心重返海洋強國(15世紀中國明朝的鄭和艦隊是人類史上第一個遠洋艦隊),於是朝核航母及陸續打造海外補給站發展即是必由之舉,目前在東非亞丁灣已有吉布地軍事基地。中國遠洋艦隊出南大門第一站的南海,過去幾年,中國在南海以吹填方式造出了7個人工島,最大的3個均有3千公尺的跑道可起降所有類型的飛機;7個島所費不貲,即以面積排第三(2.8平方公里)的永暑島爲例,造價即達736億,7個島合起來估計5千億。

以上所有金額,未必十分精確,但大致不會離譜。我要說的是,中國如今逐漸變成一個軍事大國或海洋強國,除了決心要實現偉大復興,沒有極巨大的財力支持絕不可致此,這就讓我想到了歷史規律與歷史邏輯。

中國史上三大盛世有漢、唐、清,以皇帝爲代表分別是漢武帝、唐高宗及清乾隆,這3位皇帝及其後的兩、三代,國土面積都是當代甚至是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最大紀錄;不僅如此,除了這些皇帝雄才大略外,離不開他們當政之前的幾朝所蓄積的巨大國力。漢武帝之前有文、景兩帝,史稱「文景之治」;唐高宗之前是唐太宗,有「貞觀之治」;清乾隆之前,有康熙、雍正的勵精圖治。此即我所謂的歷史規律或邏輯。

對照當今之世,自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把中國經濟帶出低谷,之後有江澤民、胡錦濤兩任,迄今40餘年,中國經濟平均年增長率超過9%,中國GDP在全球排名迅速恢復到第二,如無意外,10年內將超過美國,重返世界第一。這就給了當代的治國者一個極爲強大的財力後盾;當然,前提是治國者本身也是勵精圖治的雄才大略者。

中華民族是否偉大復興看三個指標:一經濟;二科技;三軍事,看來,是不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