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有望在2030年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圖/中新社)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近日表示,若無「黑天鵝事件」,今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長有機會超過6%,而中國有望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還提到,中國要以「新型舉國體制」攻克「卡脖子」難題。

鳳凰衛視報導,談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時,林毅夫表示,中國GDP設立5%的增速目標屬於保守估計,若無「黑天鵝事件」,他預計實際經濟增長有機會超過6%,他有信心下半年即第三及第四季度經濟會有明顯反彈。

林毅夫說明:「從供給側的技術可能性來看,中國應該有8%的增長潛力。所以中國發展潛力挺大,加上有經濟反彈,所以我認爲今年經濟發展速度應該會高於政府所提到的5%增長,甚至完全有可能6%左右。」

此外,林毅夫認爲,2035年前,中國有8%增長潛力,因爲中國發展階段相當於德國40年代中、日本50年代中、韓國80年代中發展水平,這些國家當時都維持8%以上的人均GDP增長。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他評估中國在2030年左右、應該在2035年前,肯定會超過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他也說,到了2049年,中國的人均生產值將達到美國的一半,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或達到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談及當前的經濟政策,林毅夫認爲,大陸需要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一方面強調經濟增長重要性、強調投資重要性、強調消費重要性,除了推出有利於促進投資、有利於招商引資、有利於消費的政策外,政府在貨幣政策方面也要更爲寬鬆,在財政政策方面要更爲積極。

至於中美科技戰,林毅夫強調,現在高新科技一般爲多個發達國家擁有,中國除了要時刻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靈活性,也要以「新型舉國體制」攻堅「卡脖子」難題,把關鍵技術掌握自己手中。他相信中國已經到了一個發展程度,只要有意願就能突破。

對於有觀點指,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令人口紅利減退,林毅夫並不認同,他強調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是「有效勞動」,而人口品質的紅利則隨着新增勞動力教育水準的不斷提高而持續體現,從而減輕「勞動力數量」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