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鳳鼻頭遺址開展 新石器時代古物展時代印記

林園鳳鼻頭遺址於24日隆重開展,並歡迎學校申請校外教學。(高市文化局提供/楊舒婷高雄傳真)

林園鳳鼻頭遺址1941年由日籍地質學者金子壽衛男發現後,2017年公告爲國定考古遺址,經過多年開挖,挖出距今約5200至2400年的大量橫跨新石器早期至晚期陶器、石器與骨器等。高市文化局在鳳鼻頭遺址山腳下設立鳳鼻頭考古教育館,於24日隆重開展,並歡迎學校申請校外教學。

鳳鼻頭遺址位於高雄市林園區中門裡,1941年由日籍地質學者金子壽衛男發現,2000年原公告爲國定古蹟,2006年變更爲國定遺址,2017年重新公告爲國定考古遺址。範圍約9.7公頃土地,其中98%爲私有;當中歷史古物包括貝冢分佈、大量的陶器、石器與骨器等,這些歷史文物已距今5200至2400年,橫跨了新石器時代的初期至末期,在學術研究史上有重大意義,更對應出大高雄地區的史前環境與人類生活型態。

而鳳鼻頭考古教育館於鳳鼻頭遺址山腳下,作爲鳳鼻頭遺址第1處教育推廣基地,採用貨櫃量體輕巧變化組裝的型態構築展示及教育推廣空間。建築規畫採考古田野發掘現場的意象,融入考古坑位的空間型態,穿插田埂般的通行便道,化身成展場與半戶外廊道,形成上下錯落的建築天際線;展場空間結合遺址影音資訊說明及出土文物展示,藉以深入瞭解史前人類使用的器具及生活智慧。併兼具資訊服務站、教育推廣基地、遺址公園開發計劃工作站等功能。

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在遺址管理維護有許多困難尚待克服,感謝文化部經費補助、在地協會及各界的努力,讓鳳鼻頭考古教育館成爲啓動推廣鳳鼻頭遺址文化保存的第1個里程碑。館舍未來除了提供參觀外,也會規畫校外教學及免費導覽供學校申請,同步培訓的導覽人員包含林園在地居民、周邊學校老師及在地文化社團成員,可見林園人對在地文化的關心與認同,也希望能借此對林園的文化推廣工作帶來豐碩的成果,讓市民更瞭解遺址下歷史並認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