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集合店的未來關鍵是拉購物頻次

零食集合店是中國零售業獨有創新的最新一例,它能出現顯示中國零售市場仍然還有活力。

它也被認爲是一個好業態,對零售增量創造,以及市場需求拉動都有價值與貢獻。

但同時,零食集合店的發展也呈現出一些問題,面臨:資本主導(未來在資本手裡,前期估值太高後期如何投,資本有沒有信心);整體處於跑馬圈地階段但局部也開始出現網點過剩;競爭加劇加盟商盈利越來越困難等情況。

更重要的是,這個業態當下的形態仍不是最終形態,它的未來還會迭代,因此,其的對周邊零售業態的衝擊,以及本身市場格局如何變化仍需觀察。

至於迭代方向,《商業觀察家》認爲將是往跨界拉昇購物頻次方向走,如果能成功,這個業態的市場容量還將可能大幅擴容。如果做不到,那麼,財富“盛宴”也可能很快過去。

01

緣起

過去一段時間來,零售專業化發展趨勢在中國市場創造出了許多新業態與新生意機會,這些冒出來的新業態很多都是中國獨有,全球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業態。

可以說,這波中國獨有創新最早是從水果專業店開始的。

以百果園爲代表的水果專業連鎖,只有中國有,全球其他國家並沒有這樣的業態。它將超市大賣場、農貿市場等中心化業態中的水果品類單獨拿出來做專業化連鎖化開發,拉昇了品類標準,並以此積澱形成了更高的效率與更專業化的供應鏈能力。

然後是錢大媽,它將超市大賣場、農貿市場中的冷鮮豬肉品類單獨拿出來做專業化連鎖化新業態開發,並創新配套出了新的營銷場景(不賣隔夜肉)與供應鏈體系,到當下也做出了兩千多家店,爲中國獨有。

再後來是鍋圈,它將零下18度的凍品單獨拿出來做專業化連鎖化新業態開發,並以此架構新營銷場景(火鍋烤串)與供應鏈能力。儘管爭議很多,但鍋圈門店基數已經很高了,這個業態仍是中國獨有。

到現在的熱點——零食集合店,或者說零食量販店,是將休閒零食單獨拿出來作爲主力品類,來進行專業化連鎖化開發。當下市場冒出了許多零食集合店,比如零食有鳴等等,其中頭部企業2023年的市場目標是要衝百億銷售規模。

將這些中國獨有的專業店新業態整體比較來看,其實它們也都有一些共性特徵。

《商業觀察家》總結了四點。

一、便利。

這些新業態相比傳統大賣場、農貿市場等中心化業態都更便利,在購物便利性上有提升。

它們都是在中國獨特的城市化發展浪潮——小區居住形態下長出來的果實。小區聚集了人口(訂單)並供應了大量幾十平米麪積的街道底商與小區商鋪,成爲了這樣專業化連鎖形態出現的土壤,所以,它們能做到離消費者更近。

只是出現時間有先後,最早的一線城市的城市化發展誕生了百果園、錢大媽這樣的業態。隨後是二線城市的城市化大量爆出社區生鮮新業態。三四線城市的城市化發展則成爲了鍋圈與零食集合店(二線城市也有)不斷壯大的基礎,因爲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能力還是相對不高,吃便宜“凍品”等的需求更多。

二、豐富。

將大賣場、農貿市場中的某個品類單獨拿出來做主力業態開發,這些新業態無一例外地都將這個品類的豐富度做得更好了。

像零食集合店,儘管門店面積不大隻有幾十平米,但零食集合店的零食SKU其實相比大賣場等更豐富,很多都經營上百支SKU,所以,零食集合店也可以稱之爲零食量販店。

更豐富的選擇構成了這些專業店的吸客能力,因爲給了消費者更多挑選樂趣,進而使其的門店具備了一定的輻射能力。

三、客單價有拉昇。

更豐富的選擇與更好的商品品質帶來了更高的客單價,消費者可以一次買多。

當下在三線城市的零食集合店的客單價都能做到10元以上,比同區域的便利店要高,甚至高很多。

四、更專業。

聚焦一個品類做連鎖化開發,要持續成長肯定是以專業爲驅動的,要拉昇這個品類的零售標準。

比如,零食集合店的包裝會做得更年輕。開袋方式更便捷新穎。規格則很多是“一口食”,極盡的方便。商品品質更高。聚焦單一品類庫存效率、經營效率、供應鏈效率也能做得更高,吞吐量大,同時,對消費者口味的研究與開發更專業。小店經營預估需求更困難,要存活也需要更專業的能力。

在供應鏈層面,由於不是做大雜鋪,而是聚焦單一品類,零食集合店的供應鏈靈敏度相對有大幅提升。很多都是直連消費者,廠家直採,或區域“買斷”。現在在湖南、江西、四川等地都已經有做得比較大的零食集合供應商了。

如果經營品類太多、是攤大餅的經營方式就相對很難這樣操作。

因此,更好的市場靈敏度、更聚焦的銷售場景、更好的用戶研究、更專注的運營,讓零食集合店在零供合作、供應鏈效率方面其實有專業化提升。

比如,即便被認爲最好的超市賣場企業——胖東來,在早一兩年前,如果去看它的休閒食品區,整個休閒食品的經營專業性,比如規格、包裝、年輕化等,相比湖南的一些零食集合店都要差很多。

02

頻次

以上是零食集合店的優點與價值創造,但零食集合店也有一些問題。

比如,加盟商盈利越來越困難等。

開小店,租金成本更高,要盈利需要賣高毛利。但是離消費者更近的小店便利店形態,售價如果太高,或者客單價高到一定程度,消費者就會覺得貴了,一旦消費者覺得貴了,就不來了。

對於小店形態,在消費心智上,消費者通常都會慣性地認爲進店後的購買不應該花太多錢。

所以,小店的客單價相比超市賣場等不高,因此,整體一單的毛利潤並不高。如何在對供應商、零食集合店運營方分成後,還能讓加盟商賺到錢就是一個挑戰。

那麼,客單價提升有壓力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通過提升購物頻次來拉動毛利,來固化“單一”品類的消費粘性。

零食集合店本身則是聚焦零食品類經營,零食的問題在於不是剛需,因此,也有市場人士認爲:“在零食之外,未來剛需產品如何選擇決定了零食集合店到底能走到多大規模。由於零食不是剛需,這個業態未來如何提升頻次是關鍵。”

目前,市場對於這個業態提升頻次有一些設想,比如打造“零食+水果”(水果有零食屬性),“零食+冷餐廚房”等的跨界經營。

這個就需要建立新的專業能力,像百果園水果品類專業化能力建成都經歷了十多年,再跨一個品類也需要很多時間。

還需要建立新的消費場景與心智。同時,增加品類至少在初期都會拉低門店及庫存經營效率,因此,跨界很多時候並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一定的爬坡期。

但零食集合店當下整體表現爲資本驅動,它們有沒有這個耐心和空間來夯實“跨界”可能也是個問題。

總體來說,零食集合店還是個好業態,它提升了零食經營的專業化能力與效率,開發了新的消費場景進而創造了增量,它也拉昇了傳統的小店形態——如連鎖便利店業態所達不到的客單價水平,因此,它的出現不僅是對大賣場的再分流,對於便利店業態而言,也可能構成一次衝擊。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