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宣佈10月25日批量調整存量房貸利率

存量房貸利率批量調整

昨日上午,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六大國有銀行先後發佈有關批量調整存量房貸利率的公告,明確從10月25日起,將對存量個人房貸利率進行批量調整。調整之後,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的二套及以上房貸,其他符合條件的房貸利率都將調整爲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0BP(1BP=0.01%)。如果貸款人的存量房貸利率已經低於這一水平,將不會進行調整。

根據銀行發佈的信息,此次批量調整隻涉及房貸利率加點數的變化,貸款餘額、剩餘期限、重定價日、重定價週期等合同要素不變。

存量房貸利率如何調整?

根據銀行公告,2024年10月25日(不含)前已發放的和已簽訂合同但未發放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包含首套、二套及以上個人住房貸款,公積金組合貸款中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部分),如利率加點幅度高於-30BP都可納入本次批量調整。

調整後,除北京、上海、深圳的二套及以上房貸外,其他地區參與本次批量調整的存量房貸,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的首套房貸,利率統一調整爲LPR-30BP。

調整後,北上深三個地區的存量二套房貸利率各有不同。具體來看,北京,五環外爲LPR-25BP,五環內爲LPR-5BP;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寶山、金山區爲LPR-25BP,其他地區爲LPR-5BP;深圳爲LPR-5BP。

符合條件的存量房貸,客戶無需申請,各大行將於2024年10月25日集中調整,新的利率即日生效。

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後,銀行將通過短信告知客戶利率調整結果,客戶也可在通過手機銀行、微信小程序、官方客服、營業網點等線上和線下渠道查詢。

哪些客戶需主動申請?

根據各家銀行公告,有兩類存量房貸需要客戶主動申請後才能參與此次批量調整。一類是當前爲固定/基準利率定價的存量房貸,需要轉換爲浮動利率;另一類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地區的存量二套房貸,當前已符合首套房標準,可申請將二套房貸款轉爲首套房貸款,經過銀行審批後將調整爲首套房貸款,後續按首套房貸款標準予以下調。

值得一提的是,“固轉浮”和“二套轉首套”都可在線上辦理,但要在銀行規定的時間期限內完成,才能參與此次統一批量調整,而每家銀行給出的最後期限並不一樣。但即使錯過這次批量調整,後續也可繼續申請辦理。

例如建行公告明確,可納入本次批量調整的採用基準利率定價的貸款、固定利率貸款,客戶須於2024年10月23日(含)前,主動申請辦理“固轉浮”業務,轉換爲浮動利率貸款後,可進行本次批量調整。自2024年10月12日(含)起,申請“固轉浮”業務的客戶,可以登錄建行手機銀行、建行智慧個貸微信小程序等線上渠道按系統提示自助辦理,或聯繫貸款經辦機構申請辦理。

2024年10月12日(含)起,北京、上海、深圳的存量房貸客戶,可以登錄建行手機銀行、建行智慧個貸微信小程序,通過“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功能,查詢是否首套房貸款。“非首套”客戶應於10月23日(含)前點擊“申請轉爲首套房貸”,並上傳有關證明材料供貸款經辦機構進行復核。複覈後符合首套房貸條件的,建行將按首套房貸進行利率調整。

2024年10月25日(含)後,客戶可繼續通過上述渠道申請辦理“固轉浮”、二套轉首套。符合調整條件的,按照規則隨到隨調。

工行公告稱,當前執行固定利率或基準利率定價、“二套轉首套”業務,客戶自公告之日至10月24日(含)可通過手機銀行或貸款服務行發起申請,審覈通過後,工行於10月25日進行集中批量調整貸款利率。10月25日(含)後,客戶仍可通過繼續發起申請,工行將於成功轉換當日對符合條件的貸款進行利率調整,調整前利息按原合同利率水平計算。

是否調至同一水平?

此次調整後,同一個城市的存量房貸客戶利率都降爲LPR-30BP,下調後的利率水平也會有所不同。

銀行表示,由於此次利率調整僅調整LPR加減點,並不調整貸款重定價日,並且不同客戶貸款重定價日不同(可能是次年1月1日,也可能是貸款發放日),貸款利率在批量調整時可能未重定價,貸款採用的5年期以上LPR值(定價基準)有4.2%、3.95%、3.85%三種可能,使得存量房貸利率批量調整後可能會有所差別。到了貸款重定價日,貸款進行重定價後,參加此次批量調整的貸款利率將調整至同一水平。

據瞭解,2024年2月,5年期以上LPR從4.2%下降25BP至3.95%、7月又下降了10BP至3.85%。因此,對於重定價日爲每年1月1日的存量房貸,調整後的利率爲3.9%(對應的LPR爲4.2%)。

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有利於進一步降低借款人房貸利息支出,預計這一項政策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總數大概1500億元,這有助於促進擴大消費和投資,也有利於減少提前還貸行爲,同時還可以壓縮違規置換存量房貸的空間,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文/本報記者程婕

統籌/餘美英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