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充裕有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2月25日公告顯示,爲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3185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爲1.5%,與此前持平。

同日,央行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標利率2.2%,最低投標利率1.8%,中標利率2%。操作後,MLF餘額爲40940億元。

“2月MLF到期量爲5000億元,2月25日續做3000億元,相當於2月MLF縮量2000億元。”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考慮到央行已在1月開展1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相當於爲應對2月MLF大額到期,已提前釋放大規模中期流動性。這也意味着儘管2024年10月以來MLF持續縮量,但央行並未縮減中期流動性投放。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隨着央行工具箱進一步擴充,儘管連續縮量續做MLF,但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央行通過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投放中長期資金,保障了市場流動性充裕。數據顯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央行分別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投放了5000億元、8000億元、1.4萬億元和1.7萬億元,合計4.4萬億元;2024年8月至12月,買入國債操作合計1萬億元。

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是央行於2024年10月推出的新工具。具體來看,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時,會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一個期限,讓一級交易商再把有價證券買回去。買斷式逆回購“買斷”了有價證券再行回購或另行賣出的權利,實現了債券押品的過戶,有助於提升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安全性和國際化水平。

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下,央行正逐步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箱的品類和期限結構,進一步提升調控的靈活性和精準性。央行近日發佈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對此,溫彬認爲,2025年以來,在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內部政策效果觀察期、整體政策空間有所約束的環境下,在適度寬鬆的總基調下,貨幣調控“相機抉擇”特徵更加突出,兼顧經濟增長、通脹回升、匯率穩定和金融穩定多目標平衡。

政策工具箱持續豐富,貨幣政策功能也會繼續拓展。業內人士表示,除降準降息外,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同樣有效體現了宏觀調控的意圖和成效。同時,貨幣政策工具箱不斷髮展演變,對央行貨幣政策工具也要動態觀察。不同情形下,央行會有不同的工具應對,甚至是創新實施一些新的工具。而且危機應對期間和常規時期的工具運用也會有不同。總體看,整個工具體系會朝着更適應宏觀調控需要和金融市場發展的方向完善。

專家認爲,儘管近期央行暫停二級市場國債買入,但預計仍會通過較大規模的買斷式逆回購來保持中期市場流動性處於相對合理水平,以此支持年初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支持政府債券發行,穩定市場預期。(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