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上半年推案量大減14% 賴正鎰:打炒房重挫開發商

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 ,六都上半年推案量年減14%,全臺房地合一稅收年減10.4% ,打炒房重挫開發商 。(本報資料照片)

全國商總主席、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天說,國際通膨及升息壓力趨緩,但工料高漲問題未解決前,房價不會跌,尤其在政府「史上最猛打炒房」下,壟罩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低氣壓下,六都上半年推案量年減14%,全臺房地合一稅收年減10.4%,已現隱憂,不僅重挫開發商,政府推動社會住宅及都市更新恐怕變成跛腳政策。

賴正鎰指出,全球通膨陰影未消,俄烏戰爭短期沒有結束徵兆,石油及原物料價格還在上漲曲線,美股受升息利率消息,表現起伏,但就業及CPI指數有好轉,美國銀行預測升息循環最終回將落在11月。

過去臺灣約有1萬家建商,921大地震後剩下100家左右,近10年發展又回到上萬家,但有85%都是中小型建商,這些新加入建商沒有經歷過不景氣的階段,遇到政府連續打炒房,利率上升,緊縮金融政策,工料雙漲等情況下,約有八成建商選擇暫退市場,甚至連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案整合到一半就喊卡,他擔心若都市更新計劃無法推動下去,對國人居住安全將會有很大影響。

他透露,這波房價上漲除了建築成本上漲100%之情況,這也是他從事房地產40年來前所未見,除了建材與工資漲幅驚人之外,土地飆漲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他建議政府應該要有土地政策,像是重劃區容積少,土地持有比重較高的人惜售或拉擡價格,自然土地價格上漲,他建議政府應在都市計劃適度放寬容積,就可降低成本。

賴正鎰也分析近年住宅產品變化,過去10年,房子從20至45坪,放大尺度到75坪,甚至120坪,但這兩年多來因爲少子化及建築成本上漲,新推建案的坪數又回到以前的20~45坪爲主力,總價在1500萬元上下,而市場上僅剩品牌開發建商較易存活,因爲他們在融資貸款,施工品質,售後服務等方面,纔夠有實力。

他說,政府打炒房不手軟,但已經轉而影響現有開發商經營,這20年來政府每次打房都會造成另一波的房價上漲,增加的成本就會加到買家身上,屢試不爽,政府纔是炒房的元兇。他認爲,其實政府要推動房市正義的作法應該要尊重市場,不要過度干預。政府應該在捷運可到達的區域,找到政府公家土地去變更地目,蓋足夠的社會住宅租售給照顧年輕人與社會弱勢族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