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停牌港股房企的時間,不多了

(圖片來源:稿定素材)

佳兆業得到“不死鳥”的名號,源於8年前。

當時,公司面臨負債600多億、2000多套房源被鎖等多重衝擊波,郭英成選擇出走香港,佳兆業的半數股權一度落入融創孫宏斌手中。

沒想到幾個月後,郭英成揹着富豪朋友蔡志明、劉鑾雄支援的資金迴歸,佳兆業得以復活並重新姓“郭”。

前幾天,這隻“不死鳥”再次展露光芒。

3月9日晚間,佳兆業公佈了遲到的兩份財報,併成爲今年第一家復牌的出險房企。

去年開始,約有10餘家港股房企因流動性危機延發年報,導致股票停牌。

港交所的耐心是有限的,一旦公司超過18個月未能復牌,都會被施加退市警告。

對於房企來說,一旦失去資本市場這個引擎,未來日子更加沒有盼頭,復牌成了今年房企的頭等大事。

但現在要滿足復牌要求,除了發財報,還得積極推進化債,避免債權人提起清盤呈請。

要有足夠的誠意,市場纔會給你發覆活卡。

去年春天,衆多房企上演了年報“消失術”。

用的最多的理由是【疫情影響】,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不少房企當時已經出險違約情況,各類經營指標變動不斷,這讓審計工作變得複雜。

面對出險房企的數據,審計師會更加謹慎,而一些房企希望能夠“調節”一下數據,降低市場恐慌。

矛盾由此產生,不少房企的核數師選擇與相伴多年的東家分手,這使得後者的財報一拖再拖,資本市場也爲各家投資者敲響了【停牌】警鐘。

停牌後的佳兆業,過了大半年後,與原本與致同(香港)分手,天職香港成繼任者。

新核數師的上任4個月之後,佳兆業公佈了2021年全年及2022年上半年業績。

業內分析,佳兆業能夠成功復牌,說明本身賬簿還算得比較清楚,能得到審計師出具的財務報告。

2020年仍正向盈利的佳兆業,2021年後情況急轉直下。

2021年全年及2022年上半年,佳兆業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27.27億元、-77.58億元。一年半的時間內,佳兆業累計虧損了約204億元。

債務狀況也很棘手。截至2022年6月30日,佳兆業一年內到期的債務有1065.37億元,佳兆業手中的非限制性現金僅有33.22億元。

復牌首日,市場也給出了真實的反應,佳兆業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9%。

在業內看來,過往數據暫時可拋開,復牌的重要意義在於,消除佳兆業經營不確定性,向外界展示了公司依然有向前走的決心和能力。

因停牌被“套住”的佳兆業股東也迎來了解套的機會,對於仍未復牌的房企來說,這便是具有鼓舞性的積極信號。

財報發佈只是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企業復牌路上充滿了其他變數。

對此,融創深有體會。去年12月,公司好不容易產出了2021年全年業績,但如果要復牌,還得追加2022年中期的業績。

另外,融創還需撤銷或駁回針對公司的清盤呈請,並解除債權人的委任,纔可復牌。爲了贏得債權人的心,融創只好坐下來磋商債務重組方案。

一旦重組進展不順,便會影響復牌進程,被摘牌的風險就更大。

沒有清盤困擾的佳兆業,選擇了【先復牌,後重組】的做法。

這也會有風險。去年8月,龍光復牌後,才陸續推進重組議程,但後面因債權人花旗國際有限公司提出清盤呈請,又被短暫停牌過。

但業界認爲,佳兆業手握的資產籌碼,爲其穩住債權人帶來更多的可能。

作爲大灣區的舊改王,佳兆業方面表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佳兆業集團仍有176個城市更新項目尚未納入土地儲備,佔地面積超5394萬平方米。

去年開始,佳兆業不斷處置大本營深圳的商業資產,項目權益貨值超818億元,對應融資餘額超204億元。

佳兆業找來了不少“白衣騎士”,公司引入了中信、招商蛇口、長城資產,盤活大灣區的城市更新與物業。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也是佳兆業的債主。8年前,佳兆業首次陷入流動危機時,中信係爲其提供了800億元的紓困貸款。

當時,中信多以股權投資和融資抵押的方式與佳兆業進行合作,中信由此成了佳兆業的大債主。

8年後,中信再度伸出援手,一方面是念及當年的情分,但更重要的是,兩者都同處一條船上。

資產不差,又有“保護傘”加持,爲佳兆業的復活之路添了一份底氣。

但在下行市場中,它必須要迅速對債務進展開管理,否則,債權人隨時有掀翻桌面的可能。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如果上市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便有權將股份摘牌。

按這個時間來算,2022年4月1日起停牌的房企,若不復牌,將在今年9月面臨被摘牌風險。

一旦房企喪失資本市場,將面臨融資更加困難,資產價值縮水、品牌形象受損等連鎖崩塌反應,最後或將以破產的結局退出大衆視野。

因此,未復牌的房企正在和時間賽跑。

融創和中國奧園就是典型例子。從去年12月開始,融創加快了債務重組的步伐,目前160億元的境內重組方案已獲得通過,境外債也在洽談中,估計三月份會有結果。

尚未刊發年報的中國奧園,已經與境外債權人達成暫緩償債協議,戰投引入事宜正在進行。

也有很任性的躺平派房企。比如新力控股,自2021年9月爆雷至今,已停牌16個多月,反覆延遲復牌十餘次,老闆張園林一度不知所蹤。

去年12月,香港法院向新力控股頒佈清盤令,這家千億房企正式被債權人拋棄。

而這週日,就是新力退市摘牌預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