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父母都不容易!

留學生這個羣體裡面,如果說孩子不容易,需要克服語言問題,需要戰勝孤獨問題,需要自立,需要自己遠離舒適區。還需要挑戰自己,爲留在英國拿工籤找工作奔波,人生地不熟,處處都是要自己完成的0-1。

但留學生本人的挑戰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都是表象的,真正很多付出都是隱性的,是你不去感受,不說出來,看不到的。我覺得留學這波羣體中,尤其是中產家庭狸貓,留學生的父母真的付出極大,真的都挺不容易。

今天我們聊下,不容易的留學生父母。

一、現在的家長,申請前就比孩子更上心!

我做一年碩的學生更多,到了碩士這個階段,其實更應該是孩子去完成整個申請流程這件事。從學校到專業,在到申請,或其他後續的事情。但事實上,並不都這樣,還是有很多家長先孩子之憂,提前就爲孩子規劃好這件事的。有一說一,比孩子自己上心多了。更不要說本科階段就要去留學的家長。那基本就是孩子在學校管好自己的成績和語言。其他補課安排,學校瞭解,甚至後續文書的改動,家長都要操心要找個行業頂尖者共同參與下才安心。

還有就是,很多家長在他們大一大二期間就提前給他們安排好了出行計劃。安排好了費用,提前去了解了英國,美國或澳洲的學校。他們不放過每一個留學公衆號,默默關注所有學校,專業甚至當地的信息,積累自己這方面的認知和了解。

尤其是孩子入讀後,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惴惴不安,生怕自己孩子在那邊有個什麼閃失。所以孩子在外,報喜不報憂;家長在家,經常失眠擔心孩子。又想多和孩子聊聊天,又怕孩子嫌自己煩,默默的維持好邊界感。

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況且英國距離中國7700公里,擔憂加倍啊。

二、儘自己的力,讓孩子看的更遠,很是體面!

我覺得留學生的家長,整體還是體面的。畢竟這個羣體,也不都是富裕家庭,很多其實普通的工薪家庭。孩子留學,可能自己要賣下另外一套房,或要支持自己好幾年的積累。其實也都是有的,而且不求回報,只是希望孩子能站在自己力所能及之上,看的更遠,比自己更遠,就足夠了。

我個人覺得最讓我感動的是,很多留學生家庭的父母,爲提前給孩子安排好很多事情,比如孩子的留學金,孩子的結婚金,孩子的孩子的出生金,甚至他們結婚的金額。並妥善的已經開始準備自己的身後事的那些規劃金,墓地等等。

上次我和一個家長聊天,就聊到了這,讓我極其感動。我覺得人活一世,最大的體面可能就是不給任何人添麻煩,自己都提前給準備好了。不會綁架子女,自己提前已經在自己當打之年,把所有的積累都完成了。然後所有的身後事都安排了。子孫都被其庇護,這樣的家庭,沒有那種勾心鬥角的低能量情緒拉扯。而是一代護佑一代的傳承。都是體面人,而留學生羣體裡面這樣的體面人真的太多了。

三、不綁架子女!

道德綁架是國內家庭,或社會環境相對最拿手的一個事情。畢竟大環境就這樣,但很多留學生家庭的父母,可能自己看了很多,在這方面的認知就提升了很多。或者說,本身很多留學生家長都是高知家庭,他們所獲取的信息其實相對就比普通家庭更多更廣。

在他們的認知範圍裡,我不懂沒關係,但孩子要懂。我不能理解也沒關係,我可以學。

留學生這個羣體,的確會存在一個之後的巨大糾紛。回來還是不回來。拿到工籤已經不易,但拿到工籤後是否留在那邊,拿身份,不回來。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對留學生來說,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投入有正面的回報,自己已經適應當地環境,當地的社會關係,不錯的薪資,沒那麼卷的生活節奏,自己很安逸,就不想那麼回來。但對於父母來說,我投入了那麼多,最後人老了,子女不能在膝下承歡。孩子在海的這邊,家長在內陸的這邊。他們當然希望孩子能歸來,常伴自己。

說真的,最終還是很多家長是做了最大的妥協的,他們接受了孩子的選擇,尊重他們的意志。有的自己來回簽證奔波,在孫子&孫女需要照顧的時候飛過來,在不需要的時候又飛回來。又付錢,又出力。

總了個結:留學生的家庭的父母比普通家庭的父母最大的體面是多了兩個東西,一是儘自己最大的力,幫孩子去規劃鋪路,讓他們去看自己沒看過的路。二是祝福孩子,助力孩子,不拖累孩子,哪怕自己辛苦點。

這樣的父母,真的何其有幸。只不過這樣的父母,的確也是最苦的,所有的事情都默默的幫你抗了。在你需要依靠的時候,或笨拙或直接的出現在你身前和你一起面對。而且他們是懂規劃的,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看各類的相關內容,不是要和其他家長比,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之後比自己能混的更好點罷了,這樣纔是他們最大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