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寶寶人數少於虎年 專家曝和「這些社會風氣」有關

現代人不太在意孩子的生肖,「大小月」的影響也逐漸減弱,導致龍年效應沒有發生。本報資料照片

少子化浪潮來襲,就連被寄望能催生的龍年效應都無法發揮,醫師指出,現代人不太在意孩子的生肖,「大小月」的影響也逐漸減弱,加上職涯發展考量等限制。

醫師指出,除非未來生育政策非常大力投資,如每一胎的貸款補助差夠多,纔有足夠的誘因,畢竟現在物價上漲、小朋友間的競爭等因素,都導致養育孩子的成本增加;有些女性不願被婚姻束縛,現在再討論的人工生殖法規放寬,也要思考社會對單身媽媽的接納度。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黃閔照表示,過往龍年、虎年效應會差至少2萬人,本來預估今年龍年效應會發生,但現在年輕人不太在意孩子生肖,2022年農曆虎年13萬8986人,而今年龍年到11月累積新生兒12萬2360人,預估整個龍年僅會有13.4萬人,而出生率也和結婚對數有關,臺灣有9成以上屬於婚生子女,前一年的結婚對數則會反應在下一年的出生率。

對於國家生育政策,黃閔照說,除非未來非常大力投資,例如生第一、二、三胎的貸款補助差距夠大,纔會有足夠的誘因,讓房貸、賦稅等讓年輕人有感,未來在不孕症補助上,有些東西可以考量,例如現行討論,開放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在95%是婚生子女的狀況下,「社會可不可以認可單身媽媽」是一大重點,有些國家非婚生子女高達5成,社會共識是一大重點。

另外,也應該加大孕婦補助,且對於三個孕期都應該給,包含產檢、計程車、嬰兒用品和孕婦用品,職場也應該要更友善,現在的職場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很多女性想要在職場上晉升,又怕生小孩,會影響職涯規畫,且又擔心其他人的觀感,導致在生育年齡的女性不敢生小孩,等到有能力或意願時,很多都成爲高齡產婦,而生產事故救濟案件中,40歲以上族羣是30多歲的10倍。

針對生育率下跌,「這是一個趨勢,愈有錢的國家愈會這樣」,一名不願具名婦產科醫師表示,包含現代人的觀念改變,會想過自己的生活,加上物價上漲、小朋友間的競爭等因素,都導致養育孩子的成本增加,以前或許只要跟同個學校或鄉鎮的孩子競爭,但現在對手是全世界;至於政府能否有止血或回升的方法,他則認爲「很難」,少子化對國家經濟生產力會影響,現在全球人口達到80億,有限的資源一定不足,即便有鼓勵措施也幾乎都是短期,很難解決實際的問題。

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少子化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很多國家也都面臨同樣的狀況,在臺灣必須透過跨部會努力,國健署對人工生殖的立場,希望能減輕有相關醫療需求年輕人的負擔,從110年7月以來,透過人工生殖補助來到世界上的,已有2萬多人,可以解決想生但不孕的民衆,對於生育率的提升仍有限。